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纪博二访陈光标,又没见上
2011年09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博二访陈光标,又没见上



这位青州市民热心公益事业,很想与“中国首善”交流慈善经验
  本报8月3日A3版以《转掉汽修厂一心搞慈善》为题,报道了家住青州城区的38岁市民纪博转掉经营红火的汽修厂,全身心地致力于帮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一事。9月11日,纪博赶往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老家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学习慈善经验,这是纪博继5月29日后第二次赶到陈光标老家。唯一遗憾的是,他前后两次都没能见到陈光标本人。

今年第二次前往取经
  9月11日上午10时许,纪博驾车从青州市出发,赶往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陈光标的老家。赶到后才发现,陈光标没有在家。
  纪博留意到,陈光标家中院墙上刻着陈光标的感言:“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为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事情,这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最明智的选择。”纪博看后感悟颇多,对慈善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纪博还参观了陈光标家南面的陈家老茅屋,这间茅草屋只有20多平方米,屋内阴暗潮湿,光线很差,由于年代久远,墙皮已经严重脱落,为了避免茅草屋被雨水泡塌,陈家用铝合板将它罩了起来。
  “陈光标曾在里面居住过16年,在他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全家六七口人挤在一间茅草房里,在他两岁时,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死于饥饿,这给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同时,这也唤起了他‘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决心。”纪博告诉记者,虽然陈光标现在事业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自己对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价值观非常赞成。
  据了解,这是纪博今年第二次来到陈光标老家,学习慈善经验。
陈光标秘书电话致谢
  5月28日,纪博得知陈光标在江苏盱眙出席活动,于是当天就驾车赶了过去,后来才了解到,陈光标并没有公开露面,于是他又从盱眙驾车赶往陈光标的老家。5月29日,纪博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陈光标的老家,看望了他的父母和弟弟,并将一封阐述自己关于慈善理念的书信交给了陈光标的父母,请他们转交陈光标。纪博回青州后不久,便接到了陈光标的秘书从南京公司总部打来的致谢电话。
  “陈光标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力量,一个人光有钱是不行的,关键要有德,他长期以来对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让我深受感动。”纪博说,陈光标曾经讲过,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够影响到更多人的幸福和快乐,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俗话说,吃饭是为了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有了财富不会使用,是一种负担。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受陈光标的影响,今年5月份,为了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纪博把经营多年的汽修厂转包给别人,致力于帮助贫困家庭及弱势群体,从今年春节至今,已参与救助困难家庭100多个。
要将慈善进行到底
  “现在有些人的人生观是金钱和权力至上,在追求这个目标时,往往忽略了生活的真正意义。自古至今人们追求不变的三大目标是:财富、健康、幸福。不少人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有的失去了健康,有的失去了幸福。”纪博告诉记者,做慈善需要的是心,他每次去酒店吃饭总是把剩下的饭菜打包,送给附近乞讨的老人,把家人和朋友以及孩子不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衣服捐赠给贫困山区。其实,做慈善并不是说花多少钱,而是在于平时把节省下来的钱做慈善。据了解,纪博已经两年没买新衣服了,省下的钱全部用做慈善。
  “陈光标裸捐太了不起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但能否做到三个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拿出自己财富的百分之一、拿出时间的百分之一以及精力的百分之一做慈善,我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中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纪博告诉记者。
       文/图 本报记者 庞志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