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试题
 
标题导航
十三岁女孩,四口之家顶梁柱
母亲成功捐骨髓,文浩偷偷抹眼泪
2012年06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三岁女孩,四口之家顶梁柱



◎九年前高密王珊珊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爷爷去年离世 ◎担起照顾老奶奶、奶奶、弟弟重担,被评为“鸢都好儿童”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13岁应该是无忧无虑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然而在高密市姜庄镇仁和社区仁和二村,13岁的女孩王珊珊,却当起了一个四口之家的顶梁柱。不幸的家庭让她过早地体味了生活的艰难,多舛的命运造就了她坚强的性格。今年5月,王珊珊受到潍坊市委宣传部、市妇联、文明办、教育局等单位的联合表彰,被评为“鸢都好儿童”和“鸢都十佳春蕾女童”。

当家
早上五时就起床忙碌

  6月3日,记者和王珊珊父亲生前的几名同事及热心市民来到她家,她的奶奶徐秀美打开大门,看到熟悉的面孔后,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嘴里不住地说:“谢谢你们来看俺,两个孩子都在家做作业看书呢!”
  在王珊珊家里,院子和屋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王珊珊正在辅导弟弟王祥宇写作业。虽然只有13岁,但她个子很高,身体结实,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很有灵气。徐秀美告诉记者,这个家里里外外都是珊珊收拾的。为了多干点活,珊珊早晨五点钟就起床,先去伺候95岁高龄的老奶奶,倒尿桶,帮她洗脸,然后忙活着做饭、拖地、洗衣。吃完早饭,再伴着9岁的弟弟去上学。
  既要料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又要照顾老奶奶、奶奶和9岁的弟弟,王珊珊放学之后总是急急忙忙往家赶。时间对于她来说,总是格外珍贵。
  “实在没有办法了,必须得面对现实,俺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弟弟年纪又小,我就得承担一部分责任,叫俺奶奶轻松点,叫俺弟弟快乐点。”王珊珊说。
不幸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王珊珊原本有个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她的爸爸王德勇在姜庄镇瑞发学校当教师,母亲在家做服装,还开了一个小门头,爷爷王怀宗是一名退休教师,生活原本富足无忧。可一切都在2003年变了样。这年12月,30岁的王德勇突发急病去世,当时王祥宇才七个月大。2005年,珊珊的母亲撇下一双儿女改嫁他乡,不久奶奶徐秀美因一场大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4月,66岁的王怀宗在家砍木柴时,因脑供血不足突然离世。儿子和丈夫的先后辞世,让徐秀美饱受打击,今年正月,65岁的她得了急性肾衰,住了20多天院才有所好转,花的钱大半是借来的。
  “简直是没有活路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不是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早就跟着去了。”徐秀美哭着告诉记者,她还有两个女儿,都在农村种地。他们家已经多年不种地,生活来源就是靠儿子的遗属补助金,她和两个孩子每人每月300元。既要维持生活,还要供孙子孙女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虽然家境特殊,但王珊珊从未因家事耽误过学习。她在小学阶段一直担任班长,成绩稳居前三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进入姜庄镇仁和中学上初中后,她学习更勤奋。她的班主任荆美媛老师告诉记者:“王珊珊同学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旷过一次课,在班里她担任体育委员还有语文课代表,虽然职务多,但是她都能处理得非常好。”
  也许是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历练成就了这位自强女孩。记者在王珊珊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的自卑和怯懦,相反,她是一位开朗乐观的女孩。记者问王珊珊有什么理想,她自信地说:“我要先考上高中,再考大学,等我有能力了,要好好地照顾奶奶和弟弟,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帮扶
好心人定期进行资助

  在得知了王珊珊的家庭情况之后,社会各界向她和全家伸出了援手,高密市妇联将她纳入春蕾计划救助对象、社会上的好心人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对她进行资助。
  王德勇生前的同事宋立西、刘瀛寰、薛永玉以及好心市民张守云等人,纷纷带着礼物和学习用品到珊珊家看望。刘瀛寰表示,王德勇活着的时候,为人热情爽直,人缘非常好。他们打算建立一个长效救助机制,帮助这两个孩子完成学业。
  王珊珊动情地说:“非常感谢社会上的好心人一直帮助我。我现在只有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临出门的时候,徐秀美再次哭了,她说:“你们来看看,俺就跟见到儿子一样了,心里感觉透气了。为了这两个孩子,我还得好好活着!”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