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试题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张文浩上月接受骨髓移植 ◎已经花了70万元,后续巨额医药费没着落 本报4月4日、4月24日分别以《“我想上大学”,白血病男孩卧床苦读》、《母亲捐髓救儿手术前仍打工》为题报道了潍坊行知学校学生张文浩,2009年被诊断出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给张文浩治病,家里抵押了房子、母亲每天外出打工给儿子筹集医药费。张文浩所在的学校以及母校也纷纷献出爱心。5月31日,张文浩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6月1日,记者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部2楼的血液科无菌监护病房,见到了张文浩的父亲张志海。此时的张志海看上去非常憔悴。在无菌监护病房内,张文浩静静躺在床上,由于刚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身体还非常虚弱。 “5月20日,文浩进入了无菌病房,随时准备进行手术,前几天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到了0,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手术。5月31日上午,文浩的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为儿子捐献了1200毫升的骨髓。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妻子的1200多毫升骨髓进入文浩的身体,文浩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各项指标也有所上升,现在主要还是要看文浩手术后的排异反应。”张志海对记者说。 在无菌监护病房,记者没有见到文浩的母亲赵光美,张志海告诉记者,5月31日,妻子给儿子输出了1200毫升骨髓之后,身体状况很差,但当妻子了解到,怕1200毫升骨髓不够用,她决定再输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给儿子。6月1日上午,赵光美再次进了手术室。 伟大的母爱深深感染了医护人员。无菌监护病房的一名护士告诉记者,5月31日上午,在手术进行的时候,赵光美担心骨髓不够用,一直让医生多抽一点。“张文浩看到母亲给他捐献了那么多骨髓,也非常难受,别人跟他聊天也不理,自己偷偷地抹眼泪。母子二人看着真让人揪心。”医护人员对记者说。 张志海告诉记者,爱心捐款和借的钱都花完了,现在还欠了医院15万元。从儿子生病,到现在已经花费了70万元。“虽然手术非常成功,但手术后排异反应还需要打抗生素,一天的花费大约就在几万元,直到康复还不知道多少钱。我和孩子他妈商量了,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治病,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走下去。”张志海对记者说。 6月8日,记者再次来到市人民医院见到了张文浩,正在忍受疾病折磨的他还不忘通过本报向同学们表达祝福,希望他们能考出好成绩。 本报记者 花凯 曾庆建 吴琼 齐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