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闹市跪爬”,是励志还是侮辱
当心“本该让座”造成道德脱轨
“死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是人性化回归
别让“体检刷人”损害公考公信力
2012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心“本该让座”造成道德脱轨
李冰洁 



  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没想到老人回了一句“本来就该给我让座”,让人很受伤。3日上午,福建福州的网友“咸鱼的行摄生活”在微博上说起这事,迅速引来网友围观,短短两个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了近300次。
          (8月4日《福州晚报》)
  网友把这件事发到网上来,或许是觉得这事有些反常,让网友来讨论、评判这类现象的是非。作为公共事件和道德话题,在公共空间讨论,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当这种事在社会上发酵之后,就不是当初发帖者所能左右和掌控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其观点、看法也不一样,谁也不能命令谁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时需要公共力量来归引。
  在笔者看来,这种现象是凸显社会进入一个“道德磨合”期。之前,道德在滑坡,让座的人少,所以有“阿婆排队买鸡蛋不怕累,坐公交不必让座”的论调,有老人坐少女大腿上的尴尬事,有刷卡给狗占座不给老人让座的雷人事……在舆论的呼吁下,年轻人不让座的现象成为众矢之的,饱受社会诟病。由于集体的反省和反思,人们的道德意识复苏、回升,让座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现象。
  当然,在道德升温的同时,仍然有少数人还没有拾起道德,缺乏让座的道德意识。而且有的人不仅没有让座的道德,还在道德路上滑坡。比如,有的人对上车的老弱病残,视而不见,有的嫌弃农民工身上有汗味,欲将其赶下车……
  不论是道德温度在回升,还是有的人仍然没有拾起失落的道德,不论是抱怨让座没有说“谢谢”反被指责——引起“今后让不让座”的疑问,还是有的人理性地提醒人们不要以偏概全,不必因此对道德灰心失望,这恰恰说明社会正处于一个“道德磨合”期。
  一者,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呼吁重拾道德,并有很多人身体力行在践行重塑道德;二者,有的人仍在怀疑自己的努力能否重构道德大厦;三者,还要看到,有极少数人反对让步座道德,并以自己的行动在拉道德的后腿;四者,“本该让座”是另类鞭挞。四种情形同生共存、交织在一起,显得有些复杂。越是这种现状,越要弘扬道德,坚守道德底线,不可随波逐流。
  事实上,不论什么社会关系,当其处于磨合期时,需要包容兼收,才能共生。在言论上,虽不同其意见,但要捍卫其说话的权利;在行动上,对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要有耐心,但不能放弃,要说服。对好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坚持、要发扬,让它走的更远。即使有时可能出现反复和倒退现象,也不能放弃,要相信,善良和仁慈是人性所在、人之所持,切莫被“本该让座”的个案迷住了双眼,再次在道德路上“脱轨”,甚至开倒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