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闹市跪爬”,是励志还是侮辱
当心“本该让座”造成道德脱轨
“死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是人性化回归
别让“体检刷人”损害公考公信力
2012年08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死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是人性化回归
马涤明



  8月3日凌晨,大秦铁路秦皇岛抚宁县台营镇段发生火车撞人事故,造成9人死亡4人受伤。当地一名村支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死者家属情绪不太稳定,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安抚工作。    (8月4日《新京报》)
  死者家属情绪不稳定,既在意料中,也在情理中,谁意外失去亲人,情绪能稳定得了?然而一直以来,突发事件中我们听到的说法都是“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尽管这种情形极不合理,也很难叫人相信,但官方通报仍“我行我素”,以至于“情绪稳定”之说渐渐被认为是一句被官方固化了的专用“术语”,网民因之戏曰:情绪“被稳定”。
  情绪“稳定”是考虑了“导向”的需要,抑或也有官方自我表扬处置突发事件得力之意。可是不管出于何意,连自己都不信的东西,哪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情绪稳定”了多年之后,终于有人承认死者家属“情绪不太稳定”,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进步的体现?
  但“不太稳定”毕竟出于一个村官之口,不能代表官方,而官方通稿会怎么讲,还不一定。但不管怎么说,官员们最好能够务实一些、实事求是一点;真话每多一些,公信自然会随之提升一些。
  或许,“情绪稳定”之类也不是有意说假话,而是一些官场句式太流行,以至于某些人只会讲“官话”而不会说“人话”了。但不管是什么缘故——习惯了自欺欺人也好,不会说“人话”也罢,那些不合情理的“情绪稳定”,除了加重舆论质疑,折损官方公信,很多时候并不会被理解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的得力。
  每一起突发事件之后,公众舆论的焦点都必然集中于对真相的追问,同时也就难免出现各种质疑。这其中当然也有公众舆论的非理性质疑问题——即便是真相,公众也质疑。然而这个责任首先应从官方公信上找原因,如果类似“死者家属情绪稳定”这种明显背离常识和情理的说法,硬是给定制成固化不变的基调,公众的信任度自然会降低。
  “死者家属情绪不太稳定”才是“人话”,衷心希望各级官员都像这位村支书学习,少讲一些“官话”,多说一些“人话”,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官民互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