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碱荒滩迈向临港新城 |
◎该市实施北部沿海崛起战略,大片改造未利用地 ◎建港口修公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
|
|
经过改造后已经投入使用的滨州港。 |
|

|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山东省滨州市带来一次等待已久的历史机遇。作为蓝色经济区内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市,150万亩的盐碱荒滩,既是财富又是挑战。这一次,滨州市决定变过去的背向大海为面向大海。 举全市之力,向大海进发。滨州市实施北部沿海崛起战略中,改变过去有海无港,有港无航的窘境,大片的未利用土地改造为耕地和建筑用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滨州港打开山东北大门 滨州市北岸靠海人尽皆知,因为北岸沿海地区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涂,公路、淡水、港湾缺乏,开发利用率极低。虽然紧紧靠着大海,但是这里的大海带给当地的不是财富,而是荒凉、哀叹和挑战。 2010年4月2日,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它的大部分区域便是盐碱滩涂。北海经济开发区港航局副局长李延增说,滨州市委市政府抓住“黄蓝”两区建设机遇,推进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并在滩涂的尽头建设一座地区性的出海通道——滨州港。 李延增说,在平坦而难行的滩涂与大海交界建立一座地方性的港口,这与青岛、日照等建设港口相比,在过去看来,一是没有任何优势,二是建设起来后也难以吸引船舶在此停靠,“但是正因为它的延伸线很长,因此有足够的空间建立港口所需的作业区。” 这个优势,是其他港口无法比拟的。2010年,滨州港被交通运输部批准升级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是鲁西北、鲁中地区的出海通道。目前,滨州港有17个500—3000吨级的沿河泊位。海港港区也正在建设中,2个3万吨级的散杂泊位年底投运,“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0万吨级的通用泊位,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李延增说,滨州港是打开山东北大门的一座重要港口,并将改变有港无航的局面,“在建设滨州港的过程中,没有水、没有电,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很恶劣,但这就是滨州人的精神。” 不久的将来,在滨州港的背后,原有的荒凉滩涂将被一片欣欣向荣的工业园慢慢代替。 未利用土地是潜力资源 盐碱地、荒滩,这样的场景在北部沿海最平常不过。滨州市目前有254万亩未利用土地,而盐碱地、荒滩就有150万亩。滨州市黄蓝办副主任高玉华说,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把这些土地变成耕地、建设用地,是一条明智的道路。 “我们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根据省里下达的未利用地开发计划,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实施了沾化县利国马营等9个开发整理项目,开发了13.8万亩未利用地。”高玉华说,无棣、沾化两个农用地开发项目已经竣工,增加耕地2.07万亩,现在已经录入了国土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测监管系统。 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则要在盐碱地、荒滩上改造可供普通市民和大型企业入驻的建设用地。“现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亿元,项目区内建设完成主干道8.8公里,给水和排水管网基本完工,铺设了临时输电线路6000米,建设用地增加了2.24万亩。”高玉华说,这些新增的建设用地,基本上符合企业入驻条件。 2013年,滨州市正在开工建设的未利用地改造项目有6个,包括无棣县车王镇、沾化县冯家镇李雅庄村、沾化县滨海镇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等3个农用地开发项目和滨州临港产业区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区配套项目、沾化县城北未利用地开发项目,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配套项目等3个建设用地开发项目。“一共开发未利用土地面积9.47万亩,投资31亿元。”在高玉华看来,未利用土地是最具潜力的发展资源。对未利用土地的改造,将给“蓝黄”两区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支撑。 正在极力改善交通状况 “距离海边最近的县城区,也在七八十公里,所以建造公路就非常重要了。”高玉华说,经济基础一直很差的北海岸,公路等基础设施匮乏,成为阻碍当地发展的最大瓶颈。 建设交通道路,尽可能地靠近北海岸,把北海岸与滨州市区和其他地区紧密连接起来。“有山挖山,有水修桥。”高玉华说,总之要尽可能改善交通状况。 “环渤海区域的这些地方,都有环渤海的高级公路,可是走至山东境内,这条‘金项链’断了。”高玉华这样形容环海公路的重要,“这条路修起来,渤海岸的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等港口就可以连接起来,港口各有所优,各有所用。” 由于历史欠账,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区域内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港口、道路、电力、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急需完善和加强。“滨州是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市,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高玉华说,由市区至滨州港的一条58公里的疏港公路,斥资11.6亿元。滨港铁路二期工程和黄大铁路也正在建设中,德大铁路滨州段年内可全面铺轨。 除道路外,总库容5000万立方米的北海水库一期工程实现正常供水运营,区域内2个11KV变电站也建成投用。第一供热中心竣工投用,第二供热中心前期工作展开。“现在,北海经济开发区的50平方公里起步区,形成了‘九横十八纵’总长182公里的主干路网,建设桥梁15座,完成排水工程266公里。”高玉华说,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滨州蓝区发展的血液。 文/图 本报记者 韩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