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是人间四月天,又到了放风筝的好时节,不少市民带着家人一起出来放风筝。潍坊人的记忆里都会有放风筝的影像,而城区能放风筝的地方现在也越来越少。 最怀念的,是儿时放的风筝,那时,大街小巷都可看到漂亮的风筝。 最怀念的就是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朝诗人高鼎的诗歌。在这春暖花开的四月里,风筝之都的市民也纷纷带上风筝,跟亲人或者好友一起去放风筝。 家住高新区金华苑小区的张先生今年已经64岁,刚从外地回到老家潍坊的他最怀念、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家乡的风筝,儿时放风筝的记忆历历在目。“忽然好想去放风筝,仔细想想从小学毕业了就再也没有认真地放过风筝了。”回想起当年,张先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光彩。他回忆说,那时候每到春天,学校都会组织风筝比赛,挑选各个班里风筝做的最好看而且飞的最高的风筝去比赛。“我每年都能被选上,因为我父亲给我做的风筝又大又漂亮而且飞的也高。每当我的风筝飞上天了,我都会很兴奋,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啊飞啊,那种感觉真的好开心。” “阔别多年,回到潍坊感觉变化特别大,变得都不认识了,但是唯一没变的就是风筝。潍坊的这个季节最适合放风筝了,最近天气也不错,特别想去放风筝。”张先生笑着说,“虽然大街小巷都是卖风筝的,但是我还是想自己做一个风筝,算是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吧。” 普及化促进产业发展 作为风筝之都,我市的风筝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据了解,目前我市风筝企业发展到300多家,设计生产的风筝规格品种达到上千种,市场占有率约占全国的75%,占世界的60%。随着城市的发展,潍坊城区放风筝的场地却越来越少,导致现在卖风筝的多,放风筝的少,这对潍坊风筝的销售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前清明前后,老潍县人有的在白浪河沙滩上放风筝,有的在自家院子里放,人们三五成群、仰首观望,很是热闹。”潍坊民俗协会会员、民俗作家于家干告诉记者,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春天放风筝的时候,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疾病灾祸名字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到高空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这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针对我市城区能放风筝的场所逐渐变少的情况,许多市民提议,在城区内应该多规划几处风筝放飞场地,并把这些场地更加合理地布局。同时,于家干还建议,相关部门多组织一些关于风筝放飞的文化活动,以促进风筝在群众中更好地发展。 本报记者 陈静静 本报通讯员 郭忠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