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要求3至5年内教学设施满足基本需要 近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改善我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记者从潍坊市教育局获悉,今年我市将通过实施“市区81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两大教育惠民工程,实现城区及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 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 针对目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的学校,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改善我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和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基本消除城镇超大班额现象,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教师配置趋于合理,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 摸清薄弱学校基本情况,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等项目,逐级制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限期解决超大班额问题 全面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校舍面积和功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达到抗震、消防安全等要求,消除校舍安全隐患。 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和农村体育特点,加强体育设施配备,重点对土质运动场地进行改造,运动器械场所符合标准,消除土质运动场地。加强学校厕所改造,消除旱厕,厕位达到省定标准;有用餐需求的学校要建设学生食堂、餐厅;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寄宿制学校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 此外,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科学规划学校布局,限期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可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以及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不断扩充县镇义务教育资源。实施大额班监测和公示制度,对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要限制其招生人数。 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体制改革,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轮岗,提高城镇中小学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任职任教比例。 我市将改扩建农村学校490所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实施市区81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和“实施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承诺为民办好的25件民生实事中。 其中,“市区81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共计划改造提升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9.1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工程完成后,中心城区将全面完成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显著改善市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缓解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新一轮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共改扩建农村学校490所,规划总投资15.3亿元。工程完成后,我市将基本消除2000年之前建成的结构性缺陷校舍,大幅提升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档次和水平。 据悉,这一教育惠民工程完成后,我市将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王叶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