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福喜公司通道内悬挂的电子显示屏显示,该公司已328天无安全事故。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嘉定分局的工作人员在查封福喜公司的成品仓库。
福喜厂区办公楼入口一度被厂方保安把守,执法人员受阻。CFP供图 |
|

|
|
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被曝使用黑心肉,上海福喜被查封 东方卫视20日晚间披露,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随后被上海食药监部门查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立即部署安排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处理。 记者卧底 过期食品被返工 东方卫视20日披露,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是不少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然而上海媒体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却发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该公司用大量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掺入绞肉机粉碎、油炸,制成麦乐鸡重新出售。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各种过期原料随意添加、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半年的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于是,来历不明的牛肉饼就此“洗白”;冷冻臭肉重新变身“小牛排”。 在卧底记者的镜头里,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而且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 更令人惊讶的是,供应给百胜的冷冻腌制小牛排过期7个多月仍照样使用,小牛排已经发霉发绿。6月11日和12日,该公司加工的迷你小牛排使用了10吨过期的半成品,这些材料原本都应该作为垃圾处理掉。但是经过处理,保质期又重新打印延长了一年。 工厂工人 “过期吃不死人” 每隔一段时间麦当劳等客户都会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参观检查。记者发现,每次检查前一天,公司质量把控部门都会通过邮件通知生产单位,检查当天各生产线“现场不能有次品”。检查一过,次品会被重新由冷库推回生产线,随后添加到原料中。 一名绞肉区班长说:“过期又吃不死人……转成冰冻的。” 一名工人表示,保质期快到了,以前不在食品厂工作不知道,现在你再去麦当劳、肯德基吃这个东西,肯定没有以前吃的香了。 福喜公司前质量管理人员张先生说:“曾经向领导反映过这个事情,他就说这个是上面领导决定的。这么好的一家厂,怎么现在都在弄篡改生产日期这样一些事情。” 连夜突击 上海福喜被查封 上海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已经会同公安部门查处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问题。目前该企业已被查封,涉嫌产品已被控制。监管部门已责令福喜公司下游相关企业,立即封存来自该公司的食品原料,目前上海市食药监局和公安部门正彻查上述企业,一经查实必将严惩。 据悉,监管人员于20日晚7时30分赶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工业城内的上海福喜厂区。厂区保安曾拦住大门,不让监管人员进入检查。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后,直到公安赶到现场,保安才离开门口。 上海福喜 在华有十家公司 作为上海福喜母公司的美国福喜集团,成立于1909年,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是一家在全球超过17个国家拥有57多家食品加工厂的国际化食品集团。上海福喜成立于1996年,属外国法人独资企业,拥有出口中国香港和日本的资质,年生产能力2.5万吨,在中国共有十家公司。 讽刺的是,福喜官网上标称,福喜中国1992年开始向麦当劳中国餐厅提供“高质量食品”;2008年开始向百胜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门店提供“高品质”食品。2012年,在其中国业务开展20周年的庆典上,福喜集团主席兼CEO谢尔登拉文说:“我们正在朝着成为中国最大的肉品生产商的目标坚实行进。” 洋餐饮悉数中枪 有报道称,福喜集团主要客户包括雀巢、卡夫食品、麦当劳、沃尔玛、赛百味、肯德基、必胜客、墨西哥Chipotle连锁餐厅。另有报道称,福喜的客户包括东方既白、星巴克、吉野家、德克士、7-11、星期五餐厅、美其乐、华莱士、达美乐等连锁餐饮企业。 21日凌晨,麦当劳回应称,“已全面停用上海福喜供应的所有食品原料。近期,全国部分餐厅可能出现产品断货的情况,恳请消费者予以谅解。” 同时,肯德基与必胜客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已经要求旗下肯德基、必胜客餐厅即刻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原料。 ◎调查 监管太“放心”,还是外企太“狡猾”? 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被曝大量使用过期、变质原料,问题“洋快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1日,一项针对超过万名网民的“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被曝使用过期劣质鸡牛肉”调查显示,74.4%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对供应商的违规行为知情。 供货商的违规行为,往往殃及下游食品企业。“上游供应商一个捣鬼,下游企业一片中枪”的局面如何破解?问题洋快餐的背后,是监管太“放心”,还是外企太“狡猾”? 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对“洋品牌”趋之若鹜,认为跨国公司企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其产品质量必然有保证。但事实却证明,即使是世界知名品牌,也不能绝对保证产品质量不出任何问题。 记者20日晚间在福喜公司厂区一间办公室中,发现标签上直接标明“次品添加”的记录:例如,蜜汁烧烤味猪肉饼“次品添加”日期为11月29日和30日;麦乐鸡“次品添加”日期为11月4日、6日、22日、23日等。 标榜高品质的“洋快餐”,进入中国后,却屡屡爆出质量问题。肯德基被曝“速成鸡”,抗生素残留不合格;麦当劳出现鸡翅、香芋派过期售卖等违规行为;“必胜客”将金属勺粉碎金属碎屑进入饮料;洋快餐巨头百胜集团更让被激素、抗生素催肥的“药鸡”成为餐桌上的食品…… 洋快餐难守规矩,“双重标准”惹祸? 作为供应商的福喜并非小作坊,而是多次获得政府表彰的先进外资企业。 洋快餐巨头为何还会出现低级质量问题?上海一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表示,在现行的食品安全分类监管体制下,在往年的监管中被认为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低的大型企业,监管抽查的力度不如小作坊来得密集,这也给了历史记录良好的福喜漏网之机。 业内人士反映,国际知名品牌在海外市场是循规蹈矩的,消费者确有“上帝”的感觉;为何进了中国市场,行为就发生了“变异”:一方面赚取大量的利润,另一方面却如此“傲慢与偏见”? “先国外、后国内”的被动监管局面,还暴露了我国当前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落后。专家分析,中国在一些产品安全检测上面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施行标准和检测方法有些较为粗放。 专家表示,在国内即便是有法可依,也很难让洋品牌“守规矩”,因为企业违法的成本太低。早前,一些地方的食品监管部门对个别洋快餐店作出“15天关门整顿”的处罚,作用微乎其微。 上海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专家组成员沈建华表示,在国外如果发现类似事件,不仅被罚得倾家荡产,而且哪怕出现一丁点诚信问题,也会遭到合作伙伴的抛弃。而在中国,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崇洋”,监管盲目放心,加之处罚过轻,助长了一些国际大牌质量上的“蒙混”。 ◎进展 食药监总局部署各地彻查福喜问题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1日发布消息称,7月20日,媒体披露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生产过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麦当劳等连锁食品经营单位使用问题食品原料。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立即部署安排全面调查处理。 一是要求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迅速行动,对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所有原料和产品,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 二是部署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方)在河北、山东、河南、广东、云南等地投资设立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立即开展全面彻查,严密排查企业原辅料购入和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销售记录等,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派出专门执法人员,对企业实行现场监管。 三是安排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迅速对使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突击检查,责令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销售、使用并就地封存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食品。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