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逝世,多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打造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文化产业基地 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张贤亮患癌症晚期,已经医治一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36年出生在大富之家,1957年被划为“右派”,劳改22年,43岁才开始文学生涯,上世纪80年代是创作高峰期。张贤亮曾计划十年后出自传,可是如今,他没有机会兑现自己的诺言了,这部传记只能由别人来为其撰写。 ◥◥早年命途多舛 多年劳改经历,饥饿和苦难变成作品 张贤亮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父亲和祖父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童年的张贤亮衣食无忧,19岁时因为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劳改,境遇的巨大反差,让他对饥饿和苦难有最深刻的记忆和思考。 张贤亮的作品中,《绿化树》写的是女人和饥饿,《我的菩提树》写的是逃亡和饥饿,《习惯死亡》写的是死亡和饥饿。 他这样描写饥饿:“牲口并不比我强壮。我已经瘦得够瞧的了,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公斤重,可以说是皮包骨头。劳改队的医生在我走下磅秤时咂咂嘴,这样夸奖我:‘不错!你还是活过来了。’他认为我能够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他有权分享我的骄傲。可是这几匹牲口却没人关心它们。瘦骨嶙峋的大脑袋安在木棍一般的脖子上,眼睛上面都有深窝。” 张贤亮说,自己在劳改期间也没有安分守己地待着,“在劳改队吃不饱我就跑,结果发现外面还不如劳改队,又回去了,是自愿回去的。我是天生的乐观,要是不乐观,我22年前就死了。” ◥◥作品充满争议 饱受“低俗”质疑,经常站上风口浪尖 张贤亮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一亿六》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他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发表于1985年,作品刊出时,张贤亮正在美国。他之后才得知,他一部20万字的小说引发了200万字的评论。长期以来,张贤亮习惯了和他的作品一起站在风口浪尖。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中断,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2009年出版的《一亿六》。这本书叙述的是中国未来一位伟大的杰出人物是怎样形成胚胎的。到本书结尾,这位伟大的杰出人物还未诞生,只不过在母体里受孕了而已。 面对小说“低俗”的质疑,张贤亮坦言:“这个社会本来就很低俗,我是把低俗的社会砸碎了给大家看。当年我写《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一开始也是叫骂声一片。但让我欣慰的是,许多年后,它们终于打败了时间,成了经典。所以,对于读者指责的声音,我一点也不在意。” ◥◥后半生够精彩 打造西部影城,本人成宁夏文化名片 40多岁才结束劳改的张贤亮没有蹉跎岁月,他的生活比任何人都精彩。 1992年12月,张贤亮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如今公司所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发展成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 张贤亮的作品《灵与肉》在1982年由导演谢晋改编成电影《牧马人》,此外还有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黑炮事件》《异想天开》《我们是世界》等。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林青霞、张曼玉主演的《新龙门客栈》,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等100余部影视作品都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取景拍摄。张贤亮本人也被认为是“宁夏的文化名片”。 镇北堡西部影城可以算得上张贤亮的“小王国”,他在这里管理影城、收藏、写作、写书法,他的书法作品价格平均每幅两万元。 就在张贤亮去世当天,宁夏电影集团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就40集电视剧《灵与肉》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明年开拍。 ◎谈自己 不断突破禁忌,创下六个“第一个” 回顾张贤亮的一生,不断突破禁忌是他的“成功之匙”。张贤亮曾评价自己一生有6个“第一个”的突破。 1、第一个写性 代表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 写于1985年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让张贤亮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 2、第一个写饥饿 代表作:《绿化树》《我的菩提树》 张贤亮对饥饿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他也因此成为描写饥饿“第一人”。 3、第一个写早恋 代表作:《青春期》《早安,朋友》 张贤亮是中国第一个描写中学生早恋的作家。其中《青春期》讲述了当代高中生的生活,以及中学生的性启蒙。 4、第一个写劳改队 代表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从21岁到43岁,张贤亮人生最好的时光都在劳改队度过,这给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第一个写城市改革 代表作:《男人的风格》 张贤亮写城市改革的代表作当属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这篇作品以城市改革为背景,再现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道德风貌。 6、第一个“出卖荒凉” 代表作:镇北堡西部影城 张贤亮创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如今已由当年的一片荒地变成集影视、旅游、非遗展示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悼贤亮 天堂没有屈辱,你可以放声歌唱 冯骥才:他跟我说能活过十月 冯骥才和张贤亮是36年的好友。9月7日去俄罗斯之前,冯骥才放心不下住院的张贤亮,“我问他,贤亮你怎么样?你见好吗?贤亮说,我不见坏。我当时心里咯噔一声,觉得不好。不见坏,那就是没见好。他跟我保证说自己活得过十月份,不过他是个特别好强的人,就算不好也不会说。” 冯骥才9月27日下午回国,晚上就听到张贤亮去世的消息,不相信是真的,各方求证后十分难过,“朋友的感情来讲,我失去了他,比文坛失去了他更难受。”而张贤亮生前最后一条微博,头三个字就是冯骥才。 朱时茂:是《灵与肉》成就了我 上世纪80年代,朱时茂凭借电影《牧马人》一炮而红。这部影片改编自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之后他主演的电视剧《男人的风格》也是根据张贤亮的作品改编的。朱时茂说,他与张贤亮最后一次见面是2009年应张贤亮之邀赴镇北堡影城。 今年9月21日,朱时茂再次到镇北堡影城出席活动,想去看看老友却未能如愿。“贤亮兄的助理说,他卧病在床不便见客。我想,他是不想让我见到他病床上的样子。”朱时茂说,没能见张贤亮最后一面,留下永远的遗憾,“没有他的《灵与肉》,就没有《牧马人》,全国老百姓也不可能这么快认识我。” 崔永元:他用小说回忆与反思 “‘文革’中,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为了活着,他受尽了屈辱。‘文革’结束,他拿起笔以小说的方式开始了对那些荒唐岁月的回忆与反思。张贤亮先生,天堂中没有流氓,您可以放声歌唱。” 陆川:他的作品定会载入史册 这个时代我最喜爱的文学大家之一。《灵与肉》《绿化树》等震撼人心的作品肯定会载入中国文学的史册。 编剧史航:他写饥饿是调味品 “张贤亮去世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食色性也,都是被他启蒙不少,从《早安,朋友》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绿化树》,那里的饥饿与最终找到的食物,糨糊变贴饼子,像《伊万·丹尼索维奇的一天》。汪曾祺是写家常美味,张贤亮则是写饥饿最好的调味品。” 六小龄童:还保存着他的题字 “作为父亲的至交、我的贤亮叔叔永远离开了我们,深感震惊与悲痛。我还保存着您给我的题字‘子承父业出神入化,两代猴王永世佳话’。谢晋导演的电影《牧马人》改编自您的代表作《灵与肉》,愿您一路走好。”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