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商海春 |
|

|
|
□李延枫
长期以来,网友们对微信朋友圈可谓“又爱又恨”:在享受沟通便捷的同时,有人因信任朋友而选择在朋友圈购物,结果却成了“杀熟”对象,还有人贪小便宜误信“朋友”付出了被骗甚至被劫的代价。(12月15日新华社) 从实际情况看,朋友圈的陷阱及其损害难以追责,不少人碍于情面,“吃亏也认了”。此外,即使想追责,由于面对虚拟空间,追责及监督成本高昂,困难重重。因此,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让违规者不敢在朋友圈设“圈套”,是杜绝微信朋友圈陷阱的努力方向。朋友圈带给公众更多的是便利及分享的乐趣,净化“朋友圈”更需要每个参与者付诸努力,公权力应做好事后监管、营造环境。只要个人戒欲止贪、提高鉴别,朋友圈的陷阱和诈骗也就难有生存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