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抗日劲旅八支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中秋
 
标题导航
昌北会师,柳疃袭击日军
2015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昌北会师,柳疃袭击日军



  八支队建立后,经过一系列的整顿,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军政委员会和指挥部决定将部队带到前线,直接同日军作战。在同敌人的几次交锋中,这支刚刚诞生的人民武装便取得了连续的胜利,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部队影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整理健全组织,加强训练抓纪律
  八支队成立后,抓紧时间整顿,健全组织,进行战斗训练。
  1938年1月9日,日本侵略军由广饶沿沧(州)潍(县)公路向寿光境内进犯。为加强八支队建设,红军干部韩明柱和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被派往八支队,给八支队增添了领导骨干和指挥人员。
  几天后,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召开分队领导人会议。根据韩明柱的提议,部队沿用红军的编制和政治工作制度。决定由马保三任指挥,张文通任政治委员,韩明柱任副指挥,指挥部设立政治部、参谋处、供给部。杨涤生任政治部主任,马健生任参谋处主任,侯连三任供给部主任。设作战科、组织科、交通科、军需科。指挥部设立文艺宣传队,创办油印的《战斗简讯》小报。支队仍按5个中队建制,各中队建立党支部,增设了政治指导员,分队设政治宣传员。
  部队初步开展了军政训练,部队的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得到加强,军事素质有了明显进步。农历大年除夕(1938年1月30日),部队驻寿光最早入党的张玉山烈士的家乡张家庄,瞻仰、祭扫张玉山烈士墓,使广大指战员受到具体生动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政治素质。

两次战斗告捷,八支队威名远扬
  2月3日,八支队进驻离县城不到15华里的罗桥村一带。4日晚,韩明柱带40余名战士,分三段在三里庄以东公路北侧的沟里埋伏。
  5日拂晓时分,日军一辆中型吉普车自东向西驶入伏击地段,游击队战士当场击毙敌汽车驾驶员,汽车前轮被击中,失控撞入公路南侧。八支队首战告捷,击毙日军官兵3名,缴获军用指挥车一辆、战刀两把、长短枪各一支及部分军用物资。
  2月21日,部队整训后移驻三合庄。23日下午,根据情报得知:小韩家庄驻进一股自称“韩营”的伪军,约六七十人,到处抢劫,无恶不作。韩明柱率大部队直奔小韩家庄,四周村庄的群众也纷纷围观助战,迫使“韩营”伪军投降。
  傍晚时,八支队将他们带到三合庄准备改编。
  24日上午,八支队在该村三官庙前布置了“欢迎会”,根据事先计划,在杨涤生发出“欢迎司令讲话”的行动暗号后,八支队从特务队及各中队中挑选了身强力壮的战士,每人对准“韩营”的一个士兵展开了搏斗。仅几分钟便结束战斗。除“韩营”头目只身逃跑外,其余67名全部就擒,缴获长短枪70余支及一些子弹、军用装备。
  自三里庄伏击、三合庄收编成功后,八支队威名远扬,附近县的抗日力量纷纷向其靠拢,广饶县党组织领导建立的一支几十人的抗日队伍和中共益都县委领导下组织的两支抗日队伍加入八支队,分别编在第三中队和第十二中队。
昌北胜利会师,数千人瓦城庆祝
  3月11日,八支队进驻王胡城村。根据需要,建立了枪械修理所。随后,八支队指挥部着手准备整编。
  3月16日,八支队进驻傅家庄。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从昌潍来到八支队,主持召开了工委扩大会议。随后,指挥部向全体指战员传达了整编的决定,全支队共计2000余人,长短枪1000余支。
  1938年3月23日,八支队按照鲁东工委的指示,向昌邑北部进发,沿途进行抗日宣传。
  3月24日,部队行至稻田以东的西刘家营村前时,突遭张景月部白朴臣营的袭击。部队奋勇反击,一举将敌击溃,缴获战马6匹。当天傍晚,部队达到潍县北部重镇——固堤,对群众进行了抗日宣传与鼓动,并接受少数青年参军。
  3月26日下午,八支队先头部队到达昌邑北部的马渠村。七支队一部、昌邑县各界代表和马渠及附近村庄的百姓敲锣打鼓夹道相迎。会师后,两个支队随即进到七支队的发源地之一——瓦城。27日,在瓦城学校的操场上,七、八支队和当地群众数千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胜利会师的大会。
  七、八支队会师以后,为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便于部队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中共鲁东工委决定鹿省三、张文通分别担任七、八支队的政委,把两个支队合编,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调动、指挥部队。由于七支队部分同志持不同意见,鹿省三在七支队驻地白塔村召开中队长以上的干部会议,希望统一干部思想。因有人从中作梗,会议不了了之,合编的决定暂时被搁置。
缺乏战斗经验 柳疃战斗失利
  1938年3月底,七、八支队会师后,指挥机关分别迁驻龙池。当时,日本侵略军在昌邑城北10公里的柳疃镇安设了据点。
  柳疃镇是昌邑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及交通枢纽,以盛产丝绸闻名。日军将这里作为了对外掠夺、抢劫的基地。因此,鲁东工委和七、八支队首长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先拔掉这个据点,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然后东过潍河继续筹集枪支,发展抗日力量。
  鲁东工委根据柳疃镇的敌情、地形以及部队的实情,决定由熟悉情况的七支队从西门主攻,八支队一个大队助攻;八支队另一部由韩明柱带领在昌邑城和柳疃之间的沟崖一带阻击昌邑方向来的援敌;马保三和七支队参谋长刘光汉在龙池坐阵指挥,掌握全局。
  4月2日拂晓,战斗打响。不料,由于敌情变化,日军的数量大增,武器装备精良,火力非常凶猛,指战员第一次对强敌作战,缺乏战斗经验,武器装备悬殊过大,被迫退出战斗。
  七、八支队指挥部向东北青阜方向转移。韩明柱带领担任阻击任务的八支队一部,将昌邑县城增援的日军阻止在沟崖以南。坚持到中午时,因听到龙池方向有枪炮声,便向龙池增援。赶到龙池时,指挥部已转移,便也赶到青阜,同指挥部会合。
  在青阜简单休整后,七、八支队大部分队员连夜向西转移。不久,又拉到龙池、瓦城。柳疃战斗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扩大了部队的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