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时评 |
第03版
速读潍坊·共聚盛会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开幕式之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论坛、新片发布、影视公司战略发布,一个都不能少。4月17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举行,对于时下最热的中外合拍片,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影片观众定位要准确,如果以中国观众为主,就要使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植入一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
光有中国演员不叫合拍片 谈及合拍片,于冬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清楚针对市场,“合拍中文电影,主市场就以中国为主,合拍英文电影,那么是针对全球市场。” 于冬认为,中国电影强劲的增长势头至少还能保持十年,每年六千到八千块银幕的增长量也会维持五到八年。5年以后,中国的银幕总量将比北美多一倍,届时中国的票房可能会达到1500亿到2000亿元。 对于合拍片,于冬认为,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观众定位——如果以中国观众为主,就要使用中国的表达方式,如果以全球观众为主,就要以六大电影发行公司的标准拍摄电影,并不是植入一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 中外合作难度不算小 随着国际资本与人才的大量流入,中国影市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不少与会者都表示合作看上去很美,操作起来却很难。投资高达6500万美元的影片《天将雄师》,整个剧组有700多人,工作人员之间交流常要用到包括汉语、土耳其语、英语、法语等在内的十多种语言交流,出品人兼主演成龙就表示沟通和管理起来都相当有难度。迪士尼影业曾与SMG尚世影业正式达成一部投资高达800万美元的英语片合拍项目。 2014年,迪士尼影业电影制作执行副总裁托尼图表示双方都希望能够把故事讲好,但双方在好故事的定义和拍片模式方面存在差异。东方梦工厂制作剧情片和电视剧部门主管乔弦弘则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了阐释:“中国的项目都是导演占主要地位,并没有制片人和片厂研究故事的过程。影片《饥饿游戏》在中国受欢迎,而在西方却反响平平,因为西方喜欢用一个丰满的人物来驱动故事,但中国的观众更欣赏大场面和特效。” 可以借鉴决不能依附 如今更多的观点还是集中在“保证合拍成功的最根本的前提是电影质量的保证,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保证”这一点上。于冬表示,现在中国电影人面对好莱坞航母级大片来临时实际上是束手无策的,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从内容上解决问题是没有办法的,现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内容的争夺,没有规模的内容是没有未来的。万达副总裁叶宁认为:“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合作还是婚姻,如果不是独立的,而是只能依附于对方的话,那将是很难受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应该想清楚自己有什么以及对方需要什么,现在我们占有的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故事。但是我们做不了,所以就需要好莱坞的制作团队这种严密的工作机制。中外合作是一条必经之路,要从合作中学习。”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