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西车务段潍坊西站东货场的调车员顶着高温穿梭在列车之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潍坊持续高温。这样的炎热天气里,即使不干活,站在太阳下接着就是一身汗。经过高温炙烤,火车车体的温度最高能达到70℃,调车员们手抓车梯,顶着高温穿梭于列车之间,在铁轨间洒下一行行汗水,只为保证货物按时送达。7月28日,记者来到青岛西车务段潍坊西站东货场,采访了这群在烈日下坚守岗位的铁路工作者。 扒在车上,满头大汗不能擦 7月28日上午气温30℃以上,阳光炙烤着这座城市,稍微活动下就浑身冒汗。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的青岛西车务段潍坊西站东货场,纵横的铁轨向远处延伸,走在铁轨间,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南侧的铁轨上停放着几节车厢,一名穿黄色工作服的小伙子用力调整好钩位,打开最后一节车厢连接处的铁钩。 不远处,十几节车厢正从西侧顺着铁轨缓缓而来,推动车厢前进的是一个蓝色的火车头。在灰黑色的车厢中间,一名工作人员攀在第一节车厢的梯子上,他瞭望着前方,不断通过胸前口袋里的对讲机与同事沟通着。长时间扒着车梯,他的额头上不断渗出汗珠,但他不能松手去擦。在他的引领下,车厢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靠近已停放在此处的车厢后,借助火车头的推动力,工作人员所在的车厢与已提前打开铁钩的车厢瞬间连接在了一起。 这名工作人员纵身跳下车厢,俯身钻入车底,迅速将两节车厢的通风管连接在一起。随后,他将用来固定车厢的“铁鞋”收起,之后沿铁轨一路检查车厢连接是否牢靠。记者摸了一下车梯,铁皮热得烫手。虽然热浪逼人,工作人员却身着长裤和长袖上衣。“天这么热,中午时铁皮温度接近70℃,如果不穿长袖和长裤并戴手套作业,很容易受伤。”工作人员说。
值班一次,需工作12小时 “调车作业安全风险较高,我们有严格的作业程序,以免发生意外。”潍坊西站党总支书记任传毅介绍说,这两名工作人员都是潍坊西站的调车员,是铁路系统第一线的工种之一。调车员扒在车厢上,观察车厢与前方车厢或车头的距离,与其配合的还有一名调车长。蓝色的车头是调车机,调车长站在调车机上,距离10车、5车、3车时,调车员分别通过对讲机与他沟通,他再向司机发出指令,由此控制列车的速度,从而控制应停车位置。 除了这项工作,调车员还负责“摘钩”与“挂钩”。总的来说,调车员的工作内容是将到站和即将发车的货运列车进行编组和解体。“他们的工作可以用脏、累、苦、险来形容。”任传毅说,潍坊西站是整个潍坊地区货运作业量最大的车站,他们的作业量按“钩”计算,平均每天要作业55“钩”。 据了解,车站共有调车员20多人,他们分为4个班,每5个人为一班,其中2人属于本务机调车组,在站内工作,其他3人往返于车站与货场之间。早上7时50分点名,晚上6时下班,待到交接完工作,他们值班一次要工作12个小时。 为了通风,工作服上抠洞 “年纪大的干不了,年纪轻的待不住”是这个工作的特殊性。42岁的夏春华是这个小组的调车长,从部队转业后,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20年。 夏春华的活动范围是调车机上狭窄的通道,在这条仅能容一人通行的通道上,夏春华来回奔走,他不断发出指令,指挥着调车作业。站得高而四处没有遮挡,毒辣辣的太阳直直地晒在他的脸上、脖子上。长时间露天作业,夏春华的皮肤黝黑而粗糙,但他脸上仍常带着憨厚的笑容。 “一开始也想过调换岗位,但我的性格比较活泼,扳道员等工作我干不了,就这样一直待到现在。”夏春华笑着说,自己是东北人,来到这里工作以后,冬天却常常冻了手脚和耳朵。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天冷可以多穿衣服,对夏春华来说最难熬的还是夏天。 在太阳的直射下,铁皮热得烫手,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上班必须着工作服,而工作服没有短袖,捂得人难受。为此,夏春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工作服上抠一些小洞。他扯起自己的上衣,记者看到,衣服的腋窝底下和后背上各用剪刀剪了一排洞用来散热,看上去令人心酸。 跟车跑一趟,后背湿透了 1999年来到铁路系统工作,涂小平把货物运输工作基本都干了一遍,2013年起担任调车员。 7月28日中午,气温飙升至36℃,从车站到货场3公里的路程,列车跑了近半个小时,涂小平扒着车厢,汗珠不断从他的脸颊滚落,后背也湿透了。除了扒车,他还要不停地在车厢之间来回检查,一个班下来能走十多公里路。趁着列车停稳的间隙,他赶紧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因为出汗太多,补充水分是必须的。“一上午喝了四杯水。”涂小平说,今天的天气还能忍受,前两天作业时,两名同事中暑先后被送到了医院。 涂小平一直手套不离手,他告诉记者,夏天经过一天的暴晒,带着手套都觉得烫手,不戴手套就很容易烫伤。冬天最低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抓握梯子时,手上的热气遇到梯子会瞬间凝结,手套会粘在梯子上。 扒在梯子上瞭望需要一直扭着身子,而且不能挪动,工作时间长了,调车员都患上了关节炎。“如果阴雨天,关节就会觉着不舒服。”涂小平说,与其他工种相比,调车员工作又苦又累,但身为转业军人的他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并将其当做对自己的锻炼。 每次上完班,累得只想睡觉 因为工作的关系,调车员上班时,手机必须关机统一存放,工作时间几乎与外界隔绝。为避免有急事,调车员给家人留了调车区长办公室的电话,遇到紧急情况,家人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后再辗转联络他们。 “我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尽量避免请假。”涂小平说,每次上完班回到家累到只想睡觉,儿子再上就是小学五年级了,自己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像涂小平一样,夏春华对家人也有很多愧疚。夏春华的妻子在商场工作,晚上很晚下班,而且两人上班时间都不能用手机。上班前,夏春华会给儿子做好饭,然后给他留个纸条,有时走得急,就跟值班的调车区长打个招呼,如果儿子打来电话,告诉他关好液化气、自己热饭吃。让他欣慰的是,儿子14岁了,非常独立,让他能安心工作。 生于1992年的侯英凯是2013年部队转业到潍坊西站的,他也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而货场如同一个牢笼圈住了他,他也曾打过退堂鼓。尤其是自己家在济南,从潍坊西站到车站再倒车回家,光路上就用掉了一半的休班时间,他因此分外想家。不过,同事们的贴心关怀让他逐渐适应了工作和生活,“对这里有感情了,不想走。”侯英凯说。 ◎相关新闻 轮胎起火 引燃车上四十吨淀粉 本报讯 7月28日凌晨,一辆拉着40吨淀粉的货车行驶到青银高速潍坊段时,因轮胎起火,并引燃了车上的货物。发现火情后,驾驶员立刻拨打报警电话。消防、路政、交警等救援部门立刻赶往现场进行救援。经过救援人员的努力,火势得到控制。当日下午1时左右,事故路段才恢复畅通。目前,货车起火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7月28日4时30分,山东高速潍坊路政大队接到报警,在青银高速潍坊段青岛方向166公里+350米处,一辆货车上货物起火,急需救援。接到报警后,路政人员立即和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迅速赶往现场查看情况。 路政人员了解到,货车上拉的淀粉约有40吨,在扑救时很容易复燃,所以救援时间可能会延长。“为保证安全,我们将青岛方向的道路进行了临时封闭,同时在后方安全距离内打开隔离口,让去青岛方向车辆借用济南方向的车道通行。”路政人员说,同时他们安排专人负责疏导车辆,并在高速公路预警牌上发布信息,提前让驾驶员预知前方事故。 “由于货车上的货物较多,而且燃烧面积较大,给扑救带来一定的难度。”一名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说,燃烧点在货车后方,离油箱不远,如果扑救不及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救援,火势基本得到控制,但在货物底层还有火星,有复燃的隐患,消防队员凭借经验仔细查找复燃点。等火情全部控制后,消防队员又用水进行降温。查看再无复燃危险时,才离开现场。 “货车后侧被烧得面目全非,近乎报废。”路政人员说,他们调来救援车辆将货车拖离高速公路,当日下午1时左右,事故路段才恢复畅通。经了解,淀粉已无法使用,损失高达几十万元。 路政人员初步了解到,起火原因可能是与天气炎热、货车故障有关。据驾驶员称,当他行驶到事故路段时,感觉后侧轮胎抱死,当时已来不及将车开到应急车道,他立刻打开危险报警灯,将车停在超车道并下车查看情况。然而,眼前的情况让驾驶员傻了眼,货车后侧轮胎起了火,他马上拨打报警电话进行求助。 路政人员介绍,跑长途的车辆一定要仔细检查制动系统,如果行车时间过长,须注意轮胎的冷却,以免因轮胎刹车抱死导致意外发生。目前,货车起火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记者 陈怀禹) 高温爆胎 货车失控“亲”上奥迪 本报讯 7月28日中午,在荣潍高速潍坊段,一辆货车前侧轮胎发生爆胎,车身失控后与一辆奥迪车发生刮蹭,所幸无人员受伤。路政人员表示,近段时间气温较高,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爆胎事故并不少见,并提醒驾驶员出发前要提前检查车况,发现隐患及时维修。 7月28日中午11时45分,山东高速荣潍路政大队接到报警,在荣潍高速潍坊段273公里+400米处,发生两车刮蹭事故。接到报警后,路政人员马上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一辆银色的奥迪轿车左后侧受损严重,地面上掉落了大量的碎片。”路政人员说,在奥迪车后侧停着一辆货车,虽然车身受损不太严重,但左前侧轮胎已爆胎,所幸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据了解,这辆拉着5吨货物的货车行驶到事发路段,突然前侧轮胎爆胎,车身失控,与前面的奥迪车发生刮蹭。经查看,两辆车已无法开动,路政人员用清障车将事故车辆拖至停车场。 路政人员表示,由于近段时间气温较高,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爆胎事故并不少见。如果是前轮爆胎,正确的处理办法是握紧方向盘,调整车头,不能反复猛打方向盘,更不可急踩刹车。如果是后轮爆胎,车辆会呈现一种不稳定状态,使车倾向爆胎的那一边,此时应采用收油减挡的方式将汽车缓慢停下。 路政人员提醒广大驾驶员,上高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细致的检查。除了胎压之外,还要观察轮胎侧面是否有裂口、胎面磨损状况,发现隐患应及时修理。 (记者 陈怀禹) 卷土重来 雨后仍是“蒸煮”模式 本报讯 7月28日早上,一场阵雨过后,我市天气凉爽了不少,随着天气转晴,火辣的太阳与地面的湿气“交汇”,出现了36.3℃的高温,市民感觉闷热无比。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未来三天,我市以降雨为主,降雨过后紧接着高温来袭,受降雨影响,本周末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感觉有些闷热,市民需注意防暑。 28日凌晨,我市突降雷阵雨,降雨的同时还伴有大风、雷电,这场降雨洗刷了连日来的闷热,让市民感觉凉爽了不少。不过,到了早上8时许,降雨停止,天气转晴,火辣的太阳直直地照射着大地,与地面的湿气“交汇”,人们顿时觉得闷热无比,走在大街上就像是走在“大蒸笼”里。 “早上还挺凉快的,一出太阳就闷热,到了上午就已经热得人汗流浃背了。”家住奎文区北国之春小区的李女士说。 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当天我市最高气温36.3℃,出现在寿光,城区最高温度34.6℃。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虽然当天的最高温度刚刚突破了36℃,受日照、地表湿气大的影响,市民体感更加闷热。 未来三天,我市以降雨为主,降雨过后紧接着高温天气来袭,最高气温36℃,本周末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感觉有些闷热。其中,29日晴间多云,局部小阵雨,降雨过后气温迅速回升至36℃。30日多云间阴,西部北部有雷雨或阵雨,雷雨过后气温回升到34℃,虽然气温略有下降,但暂时不会缓解闷热天气。31日我市多云转阴有雷雨或阵雨,最高气温32℃,尽管天气会比前两天凉爽一些,但由于地面湿气大,市民还是会感觉到闷热,仍需注意防暑。 (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