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心灵憩园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视觉
 
标题导航
针线活儿
秋韵
白菜小语
“浪费”会有好生活
2016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线活儿



故园记忆
  □刘东华
  邻家的女孩开始读高中,按规定要穿校服的,但对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来说,学校统一配发的校服实在难以满意,可又不得不穿,怎么办?女孩的妈妈喜滋滋地出来讲,这孩子自己买了针线,连夜把校服拆了,改装。居然还真把一套看上去无精打采松松垮垮的校服改成了时尚款,然后神采奕奕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真难得有这样心灵手巧的孩子,针线细密,平整。
  针线活儿曾是女孩子的必修课。乡间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其家境如何,模样丑俊之外,针线活儿的水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加分项。
  小时候见过有人给邻家大哥提亲。大哥在外地当兵,当时算是姑娘们首选的择偶对象,两个人暂时不能见面,这亲事成不成就靠媒人的一张嘴。媒人先夸这姑娘长得俊,是十里八村数得着的俏姑娘,再就是一双巧手,针线活儿拿得起放得下。为了证明这一点,媒人按照邻家大哥的身高,估计鞋的尺码,安排那姑娘给大哥绣了一双鞋垫。绣鞋垫,在当年算是比较郑重的定情方式。
  那鞋垫的样式我现在还记得,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拿着鞋垫传阅,啧啧赞美,上面是并蒂莲、连理枝,大红大绿的花团锦簇,感觉这样的作品踩在脚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后来邻家大嫂就过门了。按现在的审美,这位大嫂实在算不得俊俏,人高马大的,身材健壮,比大哥高了半个头。可在当时,这样的女人在农村是难得的好媳妇,身板好,有力气,农活样样拿手,最难得的,大嫂的针线活儿的确是好,当年那一双让大家啧啧赞美的鞋垫,不过是小试身手罢了。
  那年代,大嫂家的生活并不好,尤其一连生了几个孩子,而大哥又是一个言语木讷的人,虽然当过几年兵,干活有一股子韧劲,却没锻炼出处世的灵活,终生以务农为生。于是,这家庭的打理全靠着大嫂的一双巧手。
  在我的印象里,她家的几个孩子,包括邻家大哥,所有人的穿着都特别整洁、干净。寻常的土布面料,大嫂能做出可身的衣服。即便是一块补丁,也能补得有型有款,维持着一个家庭的体面。
  现在,大嫂的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大哥走得早,大嫂渐渐到了老年,孩子们的衣服已经不用她再一针一线地缝补了。针线活儿,早就不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手艺。年轻的家庭主妇们,除了出于喜好,做点手工之类的小玩意,也仅是小资生活的一种。
  但大嫂的针线活儿不舍得丢。现在秋凉,要准备过冬的棉被,她会从乡下到城里,几个孩子,每家的棉被拆洗一遍,然后再一针一线地缝起来。缝棉被在北方地区算是最后的针线活儿了。
  近读作家钱红丽的一篇文章,开头一句:“日子如针脚。”这形容真情动人,每个人的日子都如针脚,细密或者疏懒,都在这一针一线里,瞒不过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