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亮的灯光下,金缮师刘琴坐在工作台前,灯光照着她手中的小碗,在缺损的地方,她细细地描着。这只湖田窑葵花小碗边缘处曾磕出几个小缺口,现在经过天然大漆黏合,表面敷以金粉,已重归完整。这种修复技术,就是金缮。 金缮是一种用漆艺修复瓷器的艺术,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漆修”的行当,看过《芈月传》一定对“大漆”彩绘的屏风有印象,这是我国应用历史非常悠久的天然树漆。古代的漆器、木器、砚台等皆可以用漆来修缮。现在,金缮修复有广泛的适用范围,用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以外也可以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大漆是金缮的主要材料,其成分中含有漆酚,95%的人会对这种漆酚过敏,而学习金缮必须长时间在大漆环境中呼吸,刘琴才学几天时手就肿得又痒又疼。她说:“一些人反应比较严重会全身起水泡,很难坚持学下去,我算症状比较轻的,习惯之后就好了。”将大漆加入糯米就可以起到黏合作用,加入瓦灰可以补缺再造器物的残缺部分,再填灰后将灰打磨到理想的形状,加入朱砂则可以变为金地漆,最后加入800元/g的真金粉成了金缮的最后一道工序,修复后的小碗犹如镶嵌了一道金边,风采更胜往昔。 大学里学艺术设计的刘琴并不是天生手艺人,刚毕业时,她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陶艺来摆摊。几年前刘琴到景德镇,从古玩市场收购了不少古瓷残件,本想请人将它们修复,但因补瓷师傅要价不菲而作罢。何种工艺能将破碎的器物进行复原,又能赋予器物的二次生命?刘琴想到“金缮”,简单地说,就是用天然、未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的植物漆黏合瓷器的碎片或填充缺口,再将漆的表面敷以金粉或者贴上金箔。器物的伤口上像是融了些许的金子,有缺陷的部分被突出,但并不突兀。经验丰富的艺人修复完毕的金缮作品,看上去甚至比完整的器物还要增色不少。 “用金缮工艺修复一件轻微‘受伤’的器物,大约需要一周至几个月时间。漫长的修复时间似乎成了慢工出细活的最好解释。仅从工艺上讲,金缮技艺其实并不复杂,但每个人对于美的呈现和追求不一样,金缮修复是最能体现修复师艺术审美水平的。”刘琴说。 在叙述金缮这门技艺时,刘琴说:“当我把一件器物修缮完后,觉得这个器物非常精美且有意思时,会舍不得还给物主。有时,我会联系哪位物主说‘借我把玩几天吧’,几天后又不得不物归原主。”金缮所呈现的别样美学精神,让刘琴深深地爱上了金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