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鸢都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青春榜样
2019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榜样



  有一种美丽叫青春,有一种力量叫奋斗。共青团潍坊市委深入发掘和宣传“身边”的青春榜样,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春榜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风采,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更多的青年人昂然前行,感召更多的青年人建功立业,谱写新的青春之歌。
个人简介
  李静,女,高密人,1987年5月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农村,创办高密市盛德牧业有限公司,现任盛德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2012年“富民兴高”劳动奖章、2015-2016年度“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李静 追梦现代农业的农村创富“领头雁”
  李静心中一直有个梦,那就是扎根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路”。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进入一线城市谋求稳定的职场生活,而是毅然回到家乡,投身新农村经济。她首先将眼光放在了农业领域,从发展湖羊养殖项目开始,成立了高密市盛德牧业有限公司,利用一年多时间打造起了一家集“养殖-屠宰-深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养殖企业,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
  公司创建之初,李静聘请专家,高起点设计养殖场区,规划建设30栋、共计3万余平方米的羊舍、9000余平方米的发酵车间、3600平方米的饲料厂和7200余平方米的青贮池,确保湖羊年存栏量达到3万只,同时采用“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通过统一配种、统一饲喂、统一防疫、统一出栏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帮助散户克服困难,提高周边养殖农户的收益;结合养殖需求,从周边村庄每年收购玉米近3万吨,减轻了周边村庄近200户农民2000亩地的种植成本,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坚持周围村民优先用工的原则,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李静立足于盛德牧业湖羊养殖项目,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使公司规模发展越来越大,李静还成功当选为中国畜牧协会羊业分会常务理事。2018年6月15日,盛德牧业有限公司通过了“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一级种畜禽场”的验收,6月28日通过了省畜牧兽医局“布病净化场”的验收,7月10日通过了省畜牧兽医局审核下发的山东省无公害肉羊产地认证,成为江北规模最大的肉羊养殖中心。
  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李静努力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为柴沟镇8处小学的孩子们一次性捐助价值11000元的图书,为“微行大爱,扶贫济困”活动中的贫困青少年捐款20000元;春节期间向潍坊2所小学的贫困学生和2所福利院捐款及捐赠牛奶100箱,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个人简介
  刘莉,女,1989年8月生,高密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农业有着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带着执著与热情选择返乡创业,成立了刘莉家庭农场。目前农场规模已经达到1600亩,得到了山东省科技报社和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共同认可,成为花生保护性栽培新技术县级服务站。农场先后与多家农科院校达成合作,每年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输出良种、管理技术以及配方施肥技术等,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农场每年的销售额已过千万元。农场先后被评为高密市示范家庭农场、潍坊市示范家庭农场。
 刘莉 黑土地上绽放的美丽青春
  刘莉认为大学生种地和农民种地的区别就在于传统和科学的转换,现在全国都在讲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其实种地也一样,需要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她投资成立了一处农民科技大学堂,免费为周边农户进行科学种田技术培训,已免费培训农民超过20000人次。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刘莉成立了大牟家镇大学生创业平台,她说她自己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知道创业的不容易,在大城市有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可以帮助年轻人创业,在农村创业是非常困难的,成立创业平台,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可以在返乡创业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对接一些资源少走一些弯路,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创业之始,有一位前辈曾告诉过她一句话,一直谨记在心:懂得感恩,才配拥有;懂得分享,才更长久。多年来,她一直以一颗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先后资助了2名贫困学生和6户贫困户,并带动周边万余户农民实现科学种田,增产增收,帮助指导21户农民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刘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三年内将农场规模扩大到2600亩,丰富拓展富硒面粉、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种类,研发观光旅游、自由采摘等项目,吸引和带动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回馈乡里。刘莉作为一个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被群众誉为“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际,她更加无悔自己的选择,致力于引领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让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人人羡慕的职业。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