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绍洋 文学家是以其作品的生命而不朽于历史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学问广博而名噪当时,又以文笔精湛而享誉后世的文人,纪晓岚堪称首屈,因为他留下一部优秀的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写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堪称“双璧”的著作。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琐事都一一记下,从侧面让我们了解清朝士大夫的真实一面,也让大家看到了大清帝国没落的苗头。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中提到,他在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时,意外的从《永乐大典》发现了宋代神臂弓的图纸,这些图纸是一个部件一个图,只有长短宽窄尺寸与榫卯形状,没有完整的总图。纪晓岚费了几天的工夫观察拼合,到最后也没弄出个头绪来,便想勾勒出它的大致形状,请西洋人研究一下。纪晓岚的老师刘文正公告诉他说:“西洋人太有心计,比如算术中的借根法,本来是中国的发明流传到西方,他们称之为东来法。现在我们向他们学习借根法,他们反而遮遮掩掩。这种神臂弓既然是祖宗传下来的利器,又怎能知道不会被他们偷学了去,反过来再告诉我们弄不明白?《永乐大典》就藏在翰林院中,后人未必搞不明白,何必请教外国人呢?”纪晓岚听后大为赞服:还是老师老成持重,站得高看得远,确实见解高深呵(维此老成,瞻言百里,信乎所见者大也)! 纪晓岚的马屁拍的也挺真诚。刘文正公何许人?刘统勋是也,官至军机大臣,其子刘墉,即是鼎鼎大名的宰相刘罗锅。刘统勋不愧是朝廷的肱骨大臣,看事情的眼光总是要比常人老辣一些,对洋人留一手,生怕神臂弓被洋人窃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惜这时候洋人已经对弓弩失去兴趣了,改用火枪火炮了,辜负了老先生的“一厢情愿”。 难道当时中国真的没有任何枪炮吗?倒也不是,中国最早发明火药,明清两朝都有神机营,火器制造已经很成熟了。康熙年间,甚至有牛人戴梓造出了连发的鸟铳,技术不可谓不先进。这件事也被纪晓岚记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了:他家的西宾(家庭教师)戴亨,是戴梓的儿子,戴亨小时候在家曾见父亲戴梓造过一个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牝牡,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不仅如此,在和吴三桂、噶尔丹的战争中,康熙皇帝还让戴梓研制子母炮,由此可见戴梓的研发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为什么这么牛的连发鸟铳没有大规模使用呢?《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戴梓)拟献于军营,夜梦一人诃责曰: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噍类矣。乃惧而不献。”戴梓打算要把自己的发明献给军营的,但是有人给戴梓托了梦,说如果你把这神器献出去作为杀人工具,那么上帝就会让你断子绝孙,于是戴梓害怕了,放弃了自己的打算。纪晓岚的说法不太可信,像是为了给他的记叙添加神秘色彩而故意为之。真实的情况是,康熙皇帝发现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火器的制造技术大多掌握在汉人的手里,心生顾虑,于是以“好与西洋人争胜,在钦天监与南怀仁忤”的罪名将戴梓发配到铁岭去了。 一叶知秋,当大学士津津乐道于各种狐鬼神仙的传闻时,当股肱之臣把老祖宗落后的弓弩当成宝贝时,当皇帝害怕先进技术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时,整个帝国开始没落。刘统勋去世20年后,乔治三世国王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带领使团访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男爵,写了本书叫《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详细记载了大清帝国的风光背后的种种落后,让英国统治者看到了有机可趁。纪晓岚去世35年后,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帝国的日暮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