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防汛减灾御风雨
 
标题导航
村路上冒出个收费点
市民喂养二十天绿鹭重回大自然
2011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路上冒出个收费点
  一名村民在对过往的车辆收取过路费。



◎沂胶路修路,车辆绕行峡山区高家庄村 ◎四村民私自设卡收取过路费,每车五元
  继8月5日本报A9版刊发《村民私设卡收取“买路钱”》后,安丘市景芝镇有读者来电反映,附近也有人在乡村小路上设卡收费,每车5元。8月7日,记者赶到现场,发现这个收费点是峡山区王家庄街道高家庄村村民设立的。目前,记者已将此情况反映到当地有关部门。
现场
四名村民设卡收费

  8月7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到了现场,这个收费点位于安丘市景芝镇通往高密市的一条南北方向的乡村小路上。小路约5米宽,由泥土修建,由于长期受车辆碾压,坑坑洼洼十分难走,车辆行驶到这里不得不放慢车速。
  记者注意到,这个收费点设施十分简单,只有一根东西走向、红白相间的竹竿,将道路拦挡起来。旁边有四个人,一人站着对过往车辆收费,另外三人坐在路边聊天。有一位驾驶黑色桑塔纳的司机不同意缴钱,要下车强行抬起竹竿,却被收费人制止。因为长时间不能通行,后面很多司机都等得不耐烦了,不停地按喇叭,该司机见状,只好缴纳了费用。
  为了探寻究竟,记者也驾车行驶过去。在等待通行时,那位站立的男子来到记者的车窗前,他手里拿着一沓钱,弯下身子来跟记者要过路费。他皱着眉头操着一口当地方言对记者说:“收路费,过路5块钱。”“还回来吧?回来5块!”“不回来多少钱呢?”“你回来还是不回来?快点,等着过车呢!”记者还没多问几句,收费的男子就催促了起来。记者见状,拿出5元钱给了他。
  “有收费的发票吗?”“有。”男子收完钱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把收费单,撕下一张交给记者。收费单是一张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的纸条,上面印有“道路维护费”“伍元”“8月4日”等字样。
原因
村路受损收费维修

  记者缴完过路费,通过收费卡后把车停在路边,找到了坐在路边的三位男子。其中一位身穿黑色衬衫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他们是峡山区王家庄街道高家庄村村民,之所以在这里收费是因为过往车辆太多,把村里的路都压坏了,为了修路,只好在这里设卡收费。
  “乡村小路上为什么这么多车呢?”记者问道。这位中年男子说,过去从安丘市景芝镇去高密市和峡山区郑公街道都是走沂胶路,因为最近沂胶路修路无法通行,他们村里的这条小路也就成了景芝镇通往高密市和郑公街道的唯一道路。过往车辆都挤到了这里,乡村小路肯定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车流,受损是一定的了。村里又没有钱修路,只好向过往车辆收取费用了。
街办
尽快调查处理此事

  说起这个收费点,来自高密市的车主李朋就气不打一处来。他告诉记者,因为生意上的事情,他经常驾车去景芝镇。大约从一个月前,那些人就开始在这里收取过路费了。“收费维护道路无可厚非,但是一辆车收取5元也太贵了,不缴吧,他们就跟你翻脸,弄不好还会围上四五个人来,好汉不吃眼前亏,就当破财免灾了!”李朋说。
  这个收费点为什么没有人管呢!家住安丘市景芝镇的于祥说,这个地方比较复杂,是景芝镇与峡山区王家庄街道、郑公街道的交界处,谁来管啊?收费可以理解,但是收了一个月了,这条小路却越来越难走,一到下雨天更是满地泥泞。
  随后,记者联系了峡山区王家庄街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接到过往司机的反映电话,将尽快调查处理。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实习生 付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