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8月10日,本报A6版曾报道身患重病的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职工李霈签署了《眼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能帮助患眼疾的人重见光明。8月19日中午12时05分,无论是亲人的呼唤还是朋友的泪水,都没有挽回那个鲜活的生命——年仅32岁的李霈在病床上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当日下午3时许,医生为去世的李霈实施眼部手术,将其眼角膜顺利取出。李霈的妈妈将大红的荣誉证书放在了李霈的床头上:“孩子,你的心愿终完成了!”
李霈走得很安详 8月19日下午2时30分,记者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病房。病房外的走廊上虽然聚集了很多人,但却很安静,处处是凝重的气息。有的人用头抵着墙,表情非常痛苦,有的人则一边来回走动一边用手捂着嘴默默地流泪,他们都是李霈的亲朋好友。 记者进入李霈的病房隔间,看到了李霈的母亲,她不停地流着泪。“孩子,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啊!”“你的心愿就要完成了,如果眼角膜捐献后能用到别人身上,你要多看看这个世界,多看看妈妈啊!”李霈的妈妈不时说着。看到眼前的一幕,记者也忍不住掉下泪来。 在李霈妈妈的身边围着很多家人,他们都在劝说、安慰这个悲恸欲绝的母亲。“要振作起来,我们都知道你难受,但我们大家也难受啊。”“要是霈霈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他肯定不高兴的。”“他捐献眼角膜,这是做好事啊,以后他还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大家也都一边流泪一边说着。 病房里的门是开着的,记者看到了病床上去世后的李霈,他盖着寿被,穿着寿衣,眼睛微闭着,神情非常安详,像是刚睡着了一样。病房里非常沉寂,李霈的姑姑跪在病床边,眼睛红肿。“他走了,终于没有痛苦了。”说完,李霈的姑姑又忍不住哭了出来。 成功摘除眼角膜 在李霈的亲人们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后,市红十字会、潍坊眼科医院的有关工作人员与李霈的母亲说明了稍后取眼角膜手术的一些相关事宜。而这时,病房里外李霈的亲人朋友们又大哭起来,还有几位亲人冲进病房里,趴在李霈身上大哭,不断喊着他的名字,最后还是在其他亲人的劝说下才被扶出病房。而李霈的母亲也在隔间里恸哭,撕心裂肺地喊着:“儿子,我的儿子,你怎么就这样走了,你的眼睛……” 在李霈的母亲心情再一次平静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病房里将李霈捐献眼角膜的荣誉证书交给了这位母亲。李霈的母亲哭着接过证书后,将荣誉证书放在了李霈的床头上。她突然停止了哭泣,俯下身轻轻地对李霈说:“儿子,你的心愿要完成了,你看,这是社会给你的荣誉证书,你没有遗憾了。”随后,她又忍不住恸哭起来。 潍坊眼科医院的两位医生走进病房,将一捧鲜花献给了李霈的母亲,表达了对李霈的敬佩。 手术很快就要开始了,下午3时12分,两位主治医师首先向李霈鞠躬,并对李霈说,对他的善举非常敬佩,感谢他为社会的光明事业做出的贡献。随后,他们准备好了手术器具,戴上了手套、口罩,开始摘取李霈的眼角膜。 约10分钟后,两位医生拿着装有李霈眼角膜的非透明容器走出病房。李霈的亲人和朋友一拥而入,悲恸的哭声又一次从病房里传了出来。两位医生告诉记者,手术很成功。 “儿子走得没有遗憾了” 李霈的妈妈冷志杰含着泪对记者说,李霈是8月19日中午12时05分去世的,现在他们已帮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走得没有遗憾了。作为家长,作为他的妈妈,她非常支持儿子的做法,但她又非常舍不得儿子走,心里现在非常难受。 “孩子啊!这回你的心愿是真的实现了!”冷志杰哭着说。 李霈的姑姑李雪芬也哭着对记者说,他们现在就是希望李霈的眼角膜能够用在患有眼角膜病的年轻人或是小孩子身上,好让李霈还能在世界上“看”很多很多年。这样对他们来说,李霈就像是仍然活在世上一样。 “为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 “李霈在我们班上是团支部书记,他的人缘特好。”李霈的初中同学孙燕等6人也来到了现场。他们一边流泪一边对记者说,在学校时,李霈非常优秀,不但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与同学们相处得也非常好,同学们都愿意和他在一起。 毕业后,他们也一直联系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多个同学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一个人,会生这种病。在李霈生病后,他们都非常关注他,经常来医院看他,他们都没有想到,李霈会这么快就走了。 孙燕还说,同学们知道了李霈去世的消息后,都要来见李霈最后一面。远在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工作的,也纷纷要回来,有50多位同学已开始往这边赶了。 说起李霈无偿捐献眼角膜的事,孙燕对记者说,同学们得知李霈的义举都非常敬佩,大家都为拥有这样一个高尚品质的同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眼角膜材料缺乏 潍坊眼科医院角膜病区主任刘玉强对记者说,每年全国有400万患眼角膜病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中有80%的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重见光明,但由于人们捐献眼角膜的积极性并不高,致使很多患者因没有眼角膜材料而致盲。他们将对李霈的眼角膜进一步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正常,他的眼角膜将会让一个人或是更多的人重见光明(眼角膜全层移植受益于一个人,板层移植将会受益多个人)。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任萌对记者说,现在我市眼角膜的供体材料确实严重缺乏,自2006年至今,全市仅有12例成功捐献、移植的眼角膜,李霈这是第12例。相信李霈的这一善举一定会得到传承和发扬。
重病中做出决定 李霈今年32岁,是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李霈很善良,以前在报纸上看到患白血病的孩子时,他就想要捐骨髓造血干细胞,帮助那些孩子。 2009年时,李霈被检查出腹腔内长了肿瘤,虽经治疗,但病情仍无法控制住。 今年8月份,李霈就说他有一个决定,说出来怕妈妈不同意,但他不说出来会感到遗憾。最后,他终于说了。“妈妈,我要捐出眼角膜!”当李霈说出这句话的一刹那,他的妈妈懵了,爸爸懵了。但后来,爸爸妈妈都同意了李霈的决定,因为他们知道,李霈的病情严重,也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们也认为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但能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很值得。 为了早日了却孩子的心愿,前段时间,李霈的妈妈联系了市红十字会。8月9日,在母亲协助下,李霈签署了《眼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 文/图 本报记者 侯江宏 刘晓梅 实习生 傅博 徐艺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