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75岁儿媳陪着103岁的婆婆
先给修了房 又来发东西
2011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75岁儿媳陪着103岁的婆婆
      潘桂兰老人(左)正与自己的婆婆拉家常。



  在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社区高家沙岭子村,有这样一对婆媳,婆婆高宿氏,今年103岁;儿媳潘桂兰,今年75岁。51年来,婆媳之间互敬互爱,相敬如宾,成就一段有口皆碑的婆媳情深的佳话。7月31日,农历七月初一,正值高宿氏老人103岁生日,高家的老老少少以及老太太娘家的侄子、外甥等内外亲朋30多人齐聚到她家,为她隆重庆祝寿辰,潘桂兰忙里忙外,忙着招呼客人,老寿星的心里也乐开了花。8月19日,记者赶去采访了这对婆媳。

百岁老人 三十多岁就守寡 人到晚年享清福
  8月19日,淫雨霏霏,记者冒雨到高家沙岭子村采访。未到村口,只见整个村子都被蓊蓊郁郁的树木包围着,高大的杨树遮天蔽日,一片青翠,生机盎然。村西是五龙河的一条支流。潘桂兰家东边紧挨着一处湾塘,经过多轮降雨后,湾塘里蓄了不少水。
  记者进门时,潘桂兰正在家里拾掇家务,她的老伴高西胜坐在门口纳凉。见到记者到来,潘桂兰和高西胜忙着招呼记者进屋,只见他家收拾得非常干净。
  记者看到,75岁的潘桂兰已经有些驼背,相貌清瘦,头发斑白,她将记者带到婆婆高宿氏住的东间屋里。高宿氏正盖着被子半躺半坐在炕上,由于眼睛不好,看不清东西,老人一个劲地询问:“谁来了?谁来了?”内心充满了好奇。
  记者注意到,老人气色很好,脸上长了不少老年斑,满头雪白的头发,看上去也就80多岁的样子。记者与老人攀谈了几句,发现她耳朵不聋,思维清晰。
  高西胜告诉记者,自己兄弟姊妹4人。老大高西昌今年82岁,住在本村;姐姐排行第二,今年79岁,现居住在吉林省松花江渔场;自己排第三,75岁,和妻子潘桂兰同岁;最小的兄弟高西福,72岁,跟姐姐都住在东北。
  高西胜说,母亲前半生遭了不少罪。母亲3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当时他大哥才10岁,姐姐7岁,小弟刚刚出了满月,母亲独自拉扯他们三儿一女很不容易,当时他的奶奶还在,帮着母亲一起照顾孩子。
  那年月缺吃少穿,他们一家生活相当贫困,没有办法,母亲就提前给姐姐找了婆家,换点粮食吃。当时也有人想领养小弟,但母亲不同意,说就是跟着她饿死也不舍得把孩子送出去。
  因为家里穷,高西胜一直没有机会上学,至今一字不识。母亲含辛茹苦,先后给大哥和自己说上了媳妇,母亲才稍微松口气。1960年,为了活命,姐姐和姐夫去闯关东,后来小弟也投奔他们而去,在东北结婚生子。农村“大包干”以后,家里的日子逐渐宽裕,母亲才逐渐过上了安稳舒服的日子。
  几十年来,高家人丁兴旺,老太太膝下共有6个孙子、6个孙女,最大的孙子61岁,最小的也40多了,最小的重孙今年22岁,现在济南上大学,孙女的孙子(玄外孙)今年也4岁了,一大家子共有50多口人,算得上五世同堂了。
半个世纪未分开,儿媳尽孝无怨言
  潘桂兰告诉记者,自从1960年嫁入高家后,51年来,她和婆婆就从未分开过。
  潘桂兰说,照顾老人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近十年间,婆婆上了年纪,眼睛又不好,身边一时半刻也离不了人,而自己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照顾起来更得费心费力。但再苦再累,她也没有半句怨言。她说:“婆婆这辈子受了很多罪,受苦受穷,没享过几天福,甚至生孩子的时候都没正经坐过月子。自己的老人,应该伺候。将心比心,照顾好老人才能对得起天地良心。”朴实的话语映射出一颗闪光的心灵。
  天长日久,潘桂兰对婆婆伺候得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也博得了婆婆的喜爱,婆媳之间心灵默契,感情弥笃。老人甚至对儿媳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潘桂兰一霎不在身边,她就急着寻找。有时候潘桂兰不在家,让自己的儿媳曹月秀代替她照顾老婆婆,曹月秀将饭端过去,老人就一遍遍地追问:“你娘呢?你娘到哪里去了?”还说别人做的饭都不乐意吃,只愿意吃儿媳妇做的饭菜。

心胸开阔容让人,爱说爱笑爱串门
  在孝顺儿媳的悉心照料下,高宿氏老人也身体康健。潘桂兰告诉记者,婆婆身体一直很硬朗,常年不感冒,基本不生病,像去年冬天非常冷,她也一直没感冒。有时生病了,给她吃药,她害怕药着自己,总要把药片藏着,实在拗不过才吃下。去年老人节的时候,镇上来给她查体,医生检查完,高兴地对她说,老人的五脏及各个器官啥毛病也没有。
  谈起高寿的秘诀,高西胜说,这可能跟母亲的性格脾气有关:“母亲从来就没愁没忧,她心里没有惆怅事。年轻时爱唱个小戏,爱串门,爱讲笑话。”他告诉记者,虽然遭了这么多罪,但母亲心胸一直开阔,凡事能想得开。她从来不跟邻里闹矛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不往心里拾。”同时,高西胜分析说,这可能也跟遗传基因有关吧,母亲娘家那边,他的舅舅活到97岁,母亲的几个侄子、外甥也都活到八九十岁。
  近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高密市百岁老人每月能领到400元的长寿金,今年7月份,国家又开始发放养老保险金。摊上一个好儿媳,赶上一个好社会,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老人心里很是舒坦。高宿氏高兴地说:“国家给我长寿金、养老金,真是亏着共产党啊。”
  家有一老,是个宝。孝心相连,更是无价宝。在潘桂兰言传身教的带动下,潘桂兰的儿媳妇也接替起了照顾婆婆、老婆婆的重任。一家人五代同堂、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用孝心书写着这个时代最美的家庭和睦幸福图。      文/图 记者 刘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