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一体化 |
诸城城乡居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
|
|
本报讯 (记者刘建强 通讯员王树伟 郭沛盛)漫步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文化广场,如同进入了欢乐的海洋:有打羽毛球的、有下棋的、有扭秧歌的……这是该市以农村社区文明创建为抓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一体化带来的新气象。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生活提质。诸城市把文化惠民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强力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先后投资十多亿元用于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文化站为骨干、社区文化服务阵地为支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此为载体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诸城特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前,农村社区普遍建设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广场,建立了标准化电子阅览室,开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107人次。每个社区按照“1+2”模式配齐配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全市21家文化社团、1500多支民间文艺团队经常活跃在城乡社区,各类文化设施成为人们的“新宠”。 以“龙城舜韵”为主打品牌,引导群众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20届春节联欢晚会,连续10年举办平均每年23场的“龙城舜韵”广场文化活动,已举办25届春节民俗文艺表演,举办了两届农村社区文艺调演。经常性组织“百场歌舞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送书画、送戏曲、送楹联”进社区、“爱国歌曲大家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依托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文化阵地,深入开展了读书竞赛、科技图书阅读、环保主题阅读等活动。 诸城市把城乡文明创建作为一个体系,共同部署、全面推进。深入实施以中心城区带镇街驻地、镇街驻地带社区、社区带居民的精神文明“三带联创”工程,形成了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知荣辱、重品行、讲文明、我行动”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镇街、文明社区、文明行业为主体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按照“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目标,不断加强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民俗建设、乡村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建设、平安社区建设、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经济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组织170多个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子,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创建信息网络监管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实现了城乡文化市场监管全覆盖。 农村社区文明创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文明中心村创建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集中宣传,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典型案例;诸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先进集体”、“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在蝉联两届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通过了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测评验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