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侯娜打电话向好心人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庞志勇 摄 |
|

|
|
◎总计收到9800元爱心款 ◎寒门女孩侯娜能上大学了 8月13日本报A9版以《考上潍坊医学院,学费没着落》为题,报道了家住青州市黄楼街道侯庙西村的20岁女孩侯娜,自出生后便未见过亲生父母,与身有残疾的养父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在今年高考中考取了潍坊医学院,一家人为高额学费发愁一事。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热心市民纷纷致电本报,表示愿意帮助这个有特殊经历的孩子。截至8月20日,侯娜共收到爱心助学款9800元,第一年的学费有着落了。 侯娜收到万元助学款 8月20日上午8时许,记者跟随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到了青州市黄楼街道侯庙西村侯娜的家中。一进门,记者发现多日不见的侯娜比前几天明显变黑了。“这些天一直都帮着爸爸下地干活,所以晒得黑了。”侯娜说。 侯娜告诉记者,报道见报后,有不少爱心人士找到她,表示愿意帮她渡过难关。19日,坊子区九龙街道的王先生来到侯娜家中,当时她和父亲下地干活没在家,王先生留下2000元的爱心捐款,连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就匆匆离开了。 “我们看了报道以后,知道你是一个懂事又孝顺的孩子,考上大学就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要因为学费的问题耽误了学业。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遇到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们。”一位热心市民一边说着一边把500元钱塞到侯娜手里。“谢谢!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侯娜感激地说。 记者留意到,每次侯娜接过爱心助学款,她都会把好心人的姓名、捐助金额和联系方式记在小本上。侯娜表示,这样一来,每个好心人给她的帮助,她都能牢牢的记得,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报答他们。 随后,记者将两位因事不能到场的热心市民的助学款转交给侯娜,侯娜一一打电话表示了感谢。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20日,侯娜共收到助学款9800元,第一年的学费有着落了。 知心妈妈送钱送新衣 寿光的李女士给侯娜送去了出差时特意给她买的新衣服,并送去了500元钱的助学款。“我是一位母亲,有自己的女儿。侯娜的遭遇着实让人心疼,我愿意做她的知心妈妈。”李女士说,虽然自己是工薪阶层,但她愿意全力支持侯娜。 李女士说,她的女儿比侯娜略大一些,目前正在青岛某高校读书。李女士的女儿也很有爱心,去年玉树地震的时候,女儿给她打来电话说手机丢了想买块新的,当时她就给女儿汇去1000元钱,可是后来从报纸上发现,女儿把钱捐给了灾区。 李女士表示,现在女儿已经长大了,而时间和精力也还允许,她愿意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侯娜。 17岁学生捐助500元 当天,李女士的朋友刘先生带着儿子刘一良赶到了侯娜家。记者了解到,刘一良目前在高密一中读书,马上就要升高二了。刘一良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500元,说帮助侯娜姐姐上大学。在交谈中,刘一良得知侯娜在今年高考中英语考了137分的高分,他马上虚心请教起了英语的学习经验。 刘一良的父亲刘先生也讲起了自己在艰苦年代的经历,鼓励侯娜要吃苦耐劳,自强自立。他说:“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遇到困难就要去努力克服,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热心市民留爱不留名 自本报对侯娜的家庭情况进行报道后,社会各界的捐助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不幸而又很幸运的青州女孩。 中国工商银行寿光市支行职员吴兴文托人为侯娜捎来了1000元钱,他表示,这个家庭太困难了,一定要帮帮侯娜。 潍坊市区的杜女士捐助了200元,她说今年做生意赔了,要不会捐助的多一点。潍坊市区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企业,让员工胡女士委托记者给侯娜捎去1000元钱的助学款,胡女士表示,她所在的企业愿意为侯娜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此外,还有许多许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好心人献出了爱心,他们只是想共享一份力量,不求回报,这一切都让侯娜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本报记者 董晓源 张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