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故宫一把手承认管理漏洞
2011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宫一把手承认管理漏洞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资料图片)



◎“十重门”后,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首次回应 ◎对十项丑闻进行解释,称深感内疚并诚恳致歉
  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到最新网曝“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短短3个多月,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问与信任危机。8月1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故宫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郑欣淼表示,爆料虽然情况不一,有的与事实有出入,有的还没有查实,但都指出故宫的管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
  院领导责任不容推卸
  针对故宫“失窃门”暴露的问题,郑欣淼表示:展品被盗案暴露故宫闭馆清场、报警设施设置、重大作案预判及相关措施等关键环节出了问题,“我和院领导班子都作了深刻检查,对分管院领导和各级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按规定分别做出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和开除、留院察看的处分,以此教育、警示本人和全体干部职工。”
  随后出现的“错字门”,郑欣淼说:“事情发生在具体部门和承办人,根源还在院领导。在错别字出现和当事人回应已经成为媒体热点,演变为突发公共事件后,如果立即公开诚恳承认错误,会有助于社会的谅解。”
  关于“会所门”,郑欣淼表示,故宫博物院领导班子从未有过在故宫开办任何会所的动议。鉴于合作方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严重违反双方协议,故宫博物院已经终止并将修改协议书。
  “哥窑瓷器受损”原因已经查明并公布于众,而故宫需要汲取的教训是,事先文物保护实施方案不够周密、预判性不足,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不细,致使珍贵文物损坏。“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我们对此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郑欣淼说。
“瞒报门”大都属实
  对网友“龙灿”微博爆料故宫曾经有过4起文物损伤一直没有披露一事,郑欣淼分别作出了说明。
  一是关于“扔废弃木箱时将10多件佛像一并扔掉,由外单位送回”的情况。2006年6月9日,宫廷部两名职工在处理北五所寿药房库内存放的装运文物的木箱时,由于漏检,造成存于木箱最底层苯板下的黑漆描金小石编磬一组16片(未定级)连同箱子一起被集中至院内古建修缮中心。当时在岗的故宫修缮中心职工孙会生发现后,对文物进行了妥善保护,并及时通知了有关部门马上取回。经过彻底核查,确认无其他物品遗漏,16片石编磬也均未出现任何新的伤况。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对主要责任人给予了处罚。
  二是关于“2006年前后明代一级品法器人为损坏”的情况。经查,故宫祭法器类文物无一级品。扩大调查范围,2004年5月27日和9月6日,宫廷部两名职工在整理核对文物时,分别造成清代黄釉盖登(未定级)的盖部和绿地粉彩八宝之“鱼”(未定级)底座的损伤。这两起事故均是由于当事人违反文物操作规程导致的。故宫博物院根据有关规定对当事人给予了处罚。
  三是关于“2008年佛堂旧址二级品佛像损坏”的情况,经查,故宫多年来未发生过原状佛堂内文物损伤事故。
  四是关于“任万平主任的胳肢窝没夹住那件沉重的历史,碎了”的情况。2009年,宫廷部搬运一对晚清时期的玻璃花插(未定级),后发现其中1件花插的1根玻璃枝杈断开。经研究认定,宫廷部工作没有违反操作规范,但预案不够细致,考虑不够周密,被责成作出检查说明交院备案。
针对质疑逐一说明
  对于紫檀嵌玉挂屏被水泡损坏一事,郑欣淼表示,2011年6月15日,宫廷部工作人员将紫檀嵌玉花鸟图挂屏一件(未定级)送文保科技部综合工艺科漆器镶嵌室除尘修复。该器物本身存在伤况。7月25日早晨,工作人员发现,自来水管接口处有一小的裂缝致使挂屏上覆盖的棉垫被部分散落的水珠打湿,并渗透到挂屏上。相关专家到现场查看了这件文物,一致认为该件挂屏未因遇水而出现新的损伤,同时建议仔细检查松动的嵌件,对因胶粘剂老化出现的嵌件松动现象进行加固处理。
  对于故宫是否真的给过10万元封口费掩盖私分门票款。郑欣淼说:“2009年7月中旬,有举报反映故宫午门工作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导游勾结,利用工作之便私放旅行团进入故宫参观游览,从中牟取非法利益,并且声称有影像资料作为证据,可以协助故宫将此人抓获,但要求故宫给予举报奖励15万元,否则不提供证据。故宫研究决定,如证据属实可奖励8万元。由于举报人提供证据信息属实,并抓捕成功,从查补逃票奖励资金中付给举报人举报奖励费。”
  对于故宫在拍卖会上购买五通宋人书札又卖出牟利的说法。郑欣淼称,1997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拍五通宋人书札。当时,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曾致函上级主管部门建议收购。由于未获批复,此项收购未实现。但《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和官网“院史编年”栏目有此项收购的记载。现查明,这是由于故宫当年整理院史大事记查阅公文档案时,误以当时上报申请经费文件为依据,没有核对所申请经费并未批复和未能购买的最终结果所致。
  关于故宫图书馆丢失古籍一事。“故宫清理古籍过程中,约20万册书籍中,有100多册不能完全对上账。由于涉及1950年以来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在继续清查,至今仍未停止,尚不能做出丢失的结论。但一旦查清确认丢失和责任人,将依法依规处理。”郑欣淼说。
  关于“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门”,郑欣淼解释说,端门区域过去不属于故宫管理,这些商户举办的展览已经存在了多年。目前故宫尚在办理收回这些商户所用房屋的过程中,明确在全部完成接收后将改造成售票、咨询、疏导等观众服务区,不再举办展览。
 ◎表态
向公众诚恳致歉
  作为公众文化单位,故宫将如何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郑欣淼表示,最近故宫发生的斋宫展品被盗案和瓷器损坏等事件,暴露了平时管理工作的缺陷、漏洞和不到位,对此深感内疚、痛心和自责,希望通过媒体,衷心地、诚恳地向公众致歉。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文明瑰宝故宫的管理机构,对肩负的特殊使命认识不深,研究不透,责任感不够。正因为故宫在公众心目中极为崇高、神圣的地位,公众不能容忍这块瑰宝受到任何伤害,故宫工作的任何问题始终会处于公众的高度聚焦中。从这个意义上,必须极其谨慎小心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们过去对此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足,总以为自己专业内的事,向社会说不清楚。
  “长期以来,我们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工作状态,缺乏与社会及时、充分的互动与沟通。今后在加强信息公开和引进监督方面,我们将建立常态的和媒体与公众沟通交流机制,及时答复媒体和公众的疑问。通过努力,恢复并提升故宫形象。”郑欣淼说。
 ◎反思
公开透明是关键
  “十重门”有的与事实有出入,有的尚待查实,如何看待引发的社会反应?郑欣淼认为,失窃和瓷盘损坏是重大责任事故,集中反映了管理工作的漏洞和失职。公众因而对故宫的文物管理产生质疑,故宫内部也存在对过去一些文物损伤事件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态度。于是接连出现4件关于文物损伤、屏风泡水、古籍丢失等内容的爆料,也许还会有新的质疑。公众同时也对故宫可能利用公器牟利存在质疑,包括建福宫会所、买卖宋人书札、私分门票款、端门经商等。而锦旗错别字和宋人书札购买情况记载有误,则反映了工作作风和制度的问题。
  “对文物发生问题如何及时按规章制度处理、上报、公布,对于涉及的经营活动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特别是保证公开透明,都是我们整改的重要任务。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郑欣淼说。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