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潍县城的城门设置颇为讲究,可谓“中规中矩”。东门和西门都在城内的横向中轴线上;南门位于城内的纵向中轴线的南端,而纵向中轴线的北端就是“衙门”,故南门为潍县城的正门;北门则设置在城内的纵向中轴线偏西0.2千米左右,为的是避开位于城池正北上首方位的“衙门”,它是城池的后门。从潍县城城门和“衙门”的规范设置可以判断出,当初的潍州(北海)城、后来的潍县城是先有设计方案、后建城池及其街巷里坊的。 潍县城城高池深 民国年间,潍县城是座城高池深的传统城池。东城墙高10.8米、厚8.3米、长836.2米,内面、外面都为青石罩面(注:潍县城墙的相关长度数据系根据古旧史志相关资料公布的数据,用营造尺和现在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换算而来。营造尺又称商尺,传说为源自商代,唐代以后历代朝廷工部都把营造尺作为官厅长度丈量工具,其一尺等于现在的0.32米);西城墙高12.2米、厚8.6米、长862.9米,内面为沙坝罩面、外面为青石罩面。沙坝系用沙、石灰、黄土各按三分之一比例筑成;南城墙高12.2米、厚8.6米、长1142.2米,内面为沙坝罩面、外面为青石罩面;北城墙高12.8米、厚8米、长1111.8米,内面为沙坝罩面、外面为青石罩面;护城河,东面由白浪河作为护城河功能,西、南、北三面都由宽8米、深5.8米的护城河——月河环绕。 另外,城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的城墙顶上,分别建有文昌阁及魁星阁、南极庙、北极庙、武昌庙等庙宇建筑。 魁星阁供奉奎宿,有“魁星点状元”的传说。清代,潍县连出两名状元,分别是曹鸿勋和王寿彭。无巧不成书,两人同在一条巷子里居住,巷名为新巷子,位于潍县西南关(今潍坊市潍城区党家湾小区、五道庙小区内)。有心人发现,魁星阁内魁星神像手中的笔尖正对西南关新巷子东口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魁星点状元”;北极庙供奉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神像座下塑有一只老猫,本地童谣中“摸摸老猫不害眼”的典故即出自这只老猫;南极庙和武昌庙则在清末民初时就已经失修无存了。 古老城池,先有设计方案之后再建造 民国年间潍县城面积大约1.2平方千米。由于历史上城池的修缮营卫活动中没有见到城池扩建的记载,故可以由此推定隋末唐初最早形成的潍州(北海)城的城池面积也应与此大致相当。 潍县城在当地俗称“城里”,周边农民以前所说的“进城”一般就是指到“城里”来逛一逛。 除了城墙和护城河,潍县城的城门也是值得一提的。潍县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辟有一处城门,名称分别是朝阳门、迎恩门、安定门、望海门,俗称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座城门均下为空心门洞上建高大谯楼,远远望去显得宏伟壮观。除北门外,其他三门都沿城门外两侧另筑一圈城墙,然后再在与主门方位不同处开上一道门与城外相通,是二重门。站在城楼上往下看,整个二道城门设施就像一口大缸,故称为“瓮城”。 因此,潍县城东、西、南门的外层城门是分别朝着南、南、西方向的。1934年,潍县拆除东门谯楼和瓮城,改建标准钟,潍县城东门便朝东开了。 潍县城的城门设置颇为讲究,用“中规中矩”来评价是十分恰当的。东门和西门都在城内的横向中轴线上;南门位于城内的纵向中轴线的南端,而纵向中轴线的北端就是“衙门”(潍州州衙、潍县县衙、民国潍县县政府、伪潍县县公署、潍坊特别市公安局、潍坊市公安局旧址),故南门为潍县城的正门;北门则设置在城内的纵向中轴线偏西0.2千米左右,为的是避开位于城池正北上首方位的“衙门”,它是城池的后门。 从潍县城城门和“衙门”的规范设置可以判断出,当初的潍州(北海)城、后来的潍县城是先有设计方案、后建城池及其街巷里坊的。 四座城门的名称也很有讲究。东门是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名朝阳门;西门外是通往省城济南的古官道,古代朝廷的诏书、敕令及上级的公文多通过西门送达,故西门命名为迎恩门;南门是西城正门,便取国泰民安之意命名为安定门;北门正北陆地尽头是渤海莱州湾,便取遥望大海之意命名为望海门。
1982年,古旧城防设施拆除工作基本结束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潍县城的城墙、护城河和城门还基本保存完好,或在原址都有迹可循。 日伪统治时期(1938至1945年),为了“强化治安”,打击和限制抗日活动,日寇封闭了潍县城的西门和北门,只留下东门和南门供车辆和行人通行。 1948年潍县战役中,潍县城的城墙和城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解放初期,潍坊市分数次集中拆除了潍县城东、南两面的城墙和东门、南门,将南月河改建为排水暗渠。潍县城其余地段的城墙、城门及月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开始陆陆续续进行了拆除,到八十年代基本拆除完毕。1982年,潍坊市自“衙门”的二门原址处向北延伸向阳路,在北城墙处青阳楼原址附近沿东西方向拆除一段宽约40米的城墙,以打通向阳路的城内、城外段。 这个工程标志着潍县城古旧城防设施拆除工作的基本结束。工程结束后,新打通的向阳路的路东和路西,分别保留下两段各约30米的北城墙残垣。 潍县城城墙、城门和护城河的原址都在今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辖区内: 东城墙——和平路(胜利西街→东大街段)的西侧和路面上;西城墙——月河路(胜利西街→东大街段)的东侧,今月河楼居民区; 南城墙——胜利西街(和平路→月河路段)的北侧; 北城墙——东大街以南60米处到80米处左右; 东门(朝阳)——亚星桥西头; 西门(迎恩)——东风西街月河路口东; 南门(安定)——胜利西街向阳路口北; 北门(望海)——北马道北门大街口北; 东护城河——白浪河(胜利西街→东大街段,属于大致位置); 西月河——月河路(胜利西街→东大街段)的路面上; 南月河——胜利西街(和平路→月河路段)的路面上和北侧; 北月河——东大街南侧及路面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