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将在育才小学的基础◎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将在育才小学的基础 8月21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等共同主办的“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授旗授牌仪式在安丘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肇星为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授旗。据介绍,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将在原安丘市兴安街道育才小学的基础上改扩建,建成后容纳1600名学生,这也是潍坊第一所红军小学。在该校成立仪式上,记者有幸采访了李肇星。谈到潍坊和安丘,李肇星说,“这是我第二次来潍坊,对潍坊的印象很好,特别是安丘模式,在全国都叫得响。”
我省第八所红军小学落户安丘 在当天的授旗授牌仪式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肇星同志为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授校旗,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兴发同志授校牌。同时,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贺雷生,北京协和医院党组书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顿云润,中央党校红军后代代表刘全力等向红军小学授由232名老红军签名支持红军小学建设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军旗。这也标志着我市第一所红军小学在安丘正式成立,至此,山东省红军小学总数达到8所,全国已建成红军小学达114所。 在现场,李肇星还转赠给红军小学500册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李肇星说:“如同每个人都有一位母亲一样,我们有一个祖国,我们要像爱妈妈一样爱她。”李肇星的话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掌声。
红军小学建成后可招生1600人 成立仪式上,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理事吴永强向安丘红军小学捐赠25万元,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副主席李东艳代表公司向安丘红军小学捐献200万元,景芝酒业向安丘红军小学捐款10万元;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兴发将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赠送给了红军小学的孩子们。 据了解,安丘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同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程。安丘市兴安街道曹星海烈士,1926年秋与同学臧克家等去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12月参加红军,1928年初在广州果垄战斗中壮烈牺牲。1931年8月,中共安丘县委建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共安丘县委带领安丘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参加了胶南和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成立仪式的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树文说,山东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著名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山东革命老区建设红军小学,对于改善革命老区的教育条件,感恩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传承老区的革命精神有重要意义。 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代校长沈晓强介绍,红军小学将在原兴安街道育才小学的基础上改扩建,建成后可开设班级36个,容纳1600名学生就读。原育才小学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开学后,我就成为安丘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学生了,我觉得很骄傲。我一定会学习和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学习。”
称赞 安丘模式在全国都叫得响 21日下午,李肇星视察了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办公室。李肇星详细地询问了工作人员是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并告诫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 据了解,作为山东农业大市的安丘,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此后,山东两次在安丘召开现场会,推广“安丘模式”。在2009年的潍坊现场会上,“安丘模式”更是被推向全国。李肇星此次来安丘,更是少不了对安丘模式的称赞:“这是我第二次来潍坊,对潍坊的印象很好,特别是‘安丘模式’,在全国都叫得响,安丘干净放心的蔬菜供给香港,更加深了香港市民对内地的印象。” 李肇星告诉记者,他虽然出生在胶南,但对安丘的感情也很深。44个外交年头,李肇星的足迹遍布世界180多个国家,但他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装着故乡和家乡人。“我知道安丘是我的一位初中老师告诉我的,他就是安丘人。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家乡太土,这不对。我也是乡下出来的,在老家我很小的时候就帮助父母干活,长大了我们也不能嫌弃家乡,应该多为家乡做贡献。”
坦言 曾不知世界上有多少国家 无论是接受记者采访,还是和当地的市民交谈,李肇星总是以非常真诚的笑脸相迎。而更让记者佩服的是,曾经做过外交部长的他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担任外交部长时,他还不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山东人诚实的品质在李肇星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22日上午,李肇星笑呵呵地问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你们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个国家吗?”一名男青年回答“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而另一名女青年则回答“对不起,我真不清楚”。 闻听两人的回答后,李肇星笑了起来:“这名男青年有点答非所问,我问的是国家,没问地区,不过很不错,你和当时的外长是一个水平,哈哈。这位女同志很诚实,孔子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007年时,我还是外交部长,虽然那时候我全世界到处跑,已经跑遍了180多个国家,但我还真不大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国家。” 李肇星继续说:“后来我查了查,当时有196个国家,现在加上前段时间成立的南苏丹,全世界共197个国家。”李肇星说,“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一些地区是不能称之为国家的,不能上了别人的当,外交官回答所有问题都必须谨慎。”
尊师 不忘老师国学大师季羡林 记者注意到,在21日、22日两天刚刚成立的胶南和安丘两所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成立仪式上,李肇星向两所学校转赠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著作各500册,可见李肇星对老师季羡林的热爱。 谈起自己的老师国学大师季羡林,李肇星说:“我常常想起我的老师季羡林,老师也是山东人,他一直以自己是山东人而自豪。只是他生在鲁西临清距孔孟之地很近,我生在鲁东胶南之地,不敢和季老比,更不敢和孔子比。但是,我们要牢记他们的话。季老说过‘一个人只有一个祖国,就像一个人只有一个母亲’,所以他怎么也不会忘记临清、山东、祖国。我改了改送给了红军小学的小学生们,‘如同每个人都有一位母亲一样,我们有一个祖国,我们要像爱妈妈一样爱她。’我也是这样,永远忘不了山东,忘不了祖国。” 孔子的话也被李肇星经常挂在嘴边,“我到过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到哪我都记得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吾师’,扪心问,这一点我基本上做到了。孔子主张,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我是到老了也学不完。” 在首个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润康食品公司,李肇星详细地询问了公司负责人,是否与工人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否有工会、妇联等组织?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李肇星微笑着点了点头。
寄语 国家将来要靠你们年轻人 获悉李肇星来安丘,安丘的很多青年才俊闻讯纷纷前来,其中不乏大学生村官。 李肇星对青年人寄予了很大期望:“国家的强大将来还要靠你们年轻人,我们建设红军小学的目的,就是想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希望从孩子做起,传承发扬红军精神,为了祖国繁荣好好学习,你们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A4-A5版文/图本报记者 王玉芳 韩镇 本报见习记者 王金 ◎相关链接 红军小学建设工程 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4月启动,发起人主要有前中央领导李瑞环同志,胡耀邦同志的夫人李昭、贺龙同志的夫人薛明,老红军王定国、王定烈、刘始明等以及红军后代。其主旨是感恩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改善革命老区落后的教育条件、发扬和传承红军精神。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树文任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绍祖同志,任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理事长。 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四年来共筹集资金4800多万元,这些款项大部分来自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来自老革命家和老战士。上海市离休老干部方耀熊一生节俭,出门吃饭从不超过十元钱,他至今甚至没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伴租住在简易的公房里,家中用具十分简陋,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具,却一下捐献出毕生的积蓄100万元;上海市还有一位名叫浦幼源的老人,于2007年卖掉了自己的一处房产,将所得25万全部捐给了红军小学;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捐献了10万元;肖克将军临终嘱咐家人将4000元送到了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总之,建设红军小学承载着老一代革命者对传承红军精神的殷切希望,承载着广大人民对革命老区的关爱之情!红军小学在建设中,依靠全国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老革命家亲属以及红军后代的捐助,基本上向每所学校出资25万元(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学校会多一些),然后由当地政府配套出资对学校的教育设施进行改造或重建,目前在革命老区建设100所红军小学的目标已经完成,大大改善了教育条件。 ◎人物 李肇星:“铁嘴钢牙”的诗人外交家 李肇星,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原外交部部长,写有200多首诗作,素有“诗人外交家”之称。 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县(现为胶南市)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李家三代同堂,一年的收成也仅够填饱肚子。李肇星的爷爷很开明,坚持送孙子读书。小时候,因为王家村没有学校,李肇星是在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读完小学的,他热爱学习在王家村和瓦屋村都很出名。此后,他在胶南一中度过了5年的中学时光。 李肇星读书成癖,爷爷带他下地干活,转眼人就不见了。找到时,他正躲在一边贪婪地读书。爷爷从此网开一面,只要李肇星读书,就从不逼他干活。上初中时,李肇星开始学写诗。从事外交工作的这些年中,李肇星没有荒废了写作,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创作,因此赢得了“诗人外交家”的美誉。 李肇星可谓中国外交新闻战线的“老兵”。1982年3月,在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他就以翻译身份正式亮相。在他数十年的外交生涯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从1985-1990年整整5年间,他以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面前。面对西方记者提出的许多刁钻尖刻的问题,李肇星沉着应对,他的机智、坚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铁嘴钢牙”的外交官。 李肇星长年在外奔波,不常回到故乡。但是家乡的每一点变化,他都牵挂在心。与家乡有关的每一个信息,他都格外关注。李肇星很为山东老乡自豪,这种自豪感发自肺腑。“山东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好。”他说,他去过一个非洲国家,那里最好的工程是山东人建的,最好的医生是山东派的。当年修建非洲最长的铁路——坦赞铁路,有6位山东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非友好也是山东人民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