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利比亚国家重建面临重重挑战,国际问题专家发表看法 |
谈未来,能否尽快恢复稳定 |
|
|
|
8月24日,反对派武装人员在的黎波里的“烈士广场”向天空鸣枪庆祝。 |
|

|
|
在攻入首都的黎波里一天后,利比亚反对派23日占领了作为卡扎菲权力象征的阿齐齐亚兵营。尽管卡扎菲尚未被抓获,但利比亚反对派已在筹备建立新政权,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即将召开会议,讨论“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新政治版图。利比亚能否尽快恢复稳定并将面临怎样的未来?记者就此采访了欧美和中东地区的国际问题专家。
局势能否恢复稳定 埃及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克拉姆·胡萨姆:反对派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利比亚能恢复和平与稳定。卡扎菲下台后,政府军将面临解散,忠于卡扎菲的政府军残部可能回到他们所属的部落,形成民兵组织;与此同时,支持卡扎菲的部落可能继续拒绝接受反对派的安排,与其发生小规模冲突或民兵战争。伊拉克战后被解散的萨达姆军队频频制造袭击事件的情况可能在利比亚重演。 法国国际战略关系研究所阿拉伯国家问题专家卡里姆·埃米尔·比塔尔:利比亚的中期形势发展有三种可能:一是各地区各党派各阶层在短期内达成和解,然后由合适的人选来执政;二是像伊拉克一样陷入长期内乱,并滋生各种恐怖活动;第三种,也是最有可能的一种假设,即利比亚将度过一个充满问题的困难过渡期,这一过程大概要持续数年。 埃及国际大学政治学教授胡达·拉吉卜:利比亚恢复稳定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部族社会,建立一个中央政府国家将非常困难。利比亚或将建成联邦国家,而这会面临国家走向分裂的危险。 俄罗斯政治分析国际研究所所长明琴科:现在说利比亚危机已彻底解决为时尚早。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将可能分裂成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部分,一些部落也可能宣布自治。一旦如此,利比亚所遭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将超过伊拉克。 意大利国际政治学院研究员瓦尔韦利:利比亚能否走出危机取决于本国能否结束部族冲突,实现民族和解。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里存在不同派别,他们必须携手合作,向民众展示其决心和能力。未来利比亚有可能陷入动荡和混乱局面,导致西方国家必须进行干预,如派遣维和部队进驻利比亚。 重建面临哪些挑战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主席卡米耶·格朗: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车之鉴,利比亚的政治过渡形势显然将会复杂。关键是要快速寻找方案实现国内和解,反对派要联合支持卡扎菲的部落力量乃至部分旧政权人员。另一当务之急是尽快使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生活,恢复司法、安全等基本社会公共服务,避免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下一步,联合国应在安理会通过决议的情况下,与非盟、阿盟、欧盟配合,直接介入利比亚事务,并早日代替北约负责协调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北非问题专家贝利斯·帕斯利:利比亚反对派唯一共同之处,就是都主张推翻卡扎菲政权。一旦这一目标完成,很难保证他们还能保持团结。因此利反对派内部必须实现和解,达成某种协议,共同分享政治和经济利益。“全国过渡委员会”应更具代表性,团结更多派别。否则利比亚存在陷入内战的可能。 俄罗斯中东研究所所长萨塔诺夫斯基:一旦反对派上台执政,他们的政治生命将是短暂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由于受到利比亚丰富的油气资源的诱惑,不排除西方国家在利比亚驻军的可能。而根据阿拉伯人的传统,一旦外国军队出现在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就会进行抵抗。 阿克拉姆·胡萨姆:战后的利比亚是一个完全被摧毁的国家,西方国家将在重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利比亚的石油利益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想控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它们不会允许其他国家分享其投资特权。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席西尔韦斯特里:如果利比亚国内和解进程失败,利比亚将可能面临国家分裂的危险。我认为未来的利比亚领导层将大多来自现在的部族领袖,缺乏足够的施政能力,利比亚缺少领袖人物是未来政治发展的一大障碍。 卡里姆·埃米尔·比塔尔: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数额庞大的主权基金和大量黄金储备,是个富有的国家。此外,利比亚在旅游和一些高附加值产业方面也有发展空间。如果利比亚社会稳定,将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完全具有重振经济的能力。 带给地区哪些影响 萨塔诺夫斯基:西方试图在中东地区传播民主的做法是愚蠢的,注定要失败。卡扎菲下台将造成西亚北非局势更加动荡,使宗教极端势力上升,恐怖主义更加猖獗。卡扎菲下台还将造成更多非法移民涌入欧洲。 胡达·拉吉卜:卡扎菲政权一旦瓦解,将对仍在动荡中的本地区其他国家反对派起到鼓舞作用。但利比亚与叙利亚、也门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叙利亚,军队领导仍忠于总统巴沙尔。也门总统萨利赫仍有相当数量的部族支持,他的政党依然具有影响力。 卡里姆·埃米尔·比塔尔:目前叙利亚与也门的游行者已经受到利比亚形势的鼓舞。但我不认为利比亚形势必然有助于西方国家扩大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势力,因为各国情况差异很大。如叙利亚是一个多教派国家,叙利亚反对派目前一直坚决反对外国军事力量介入,这使外部干预难度更大。 如何肃清卡氏余部 目前,虽然反对派23日占领了阿齐齐亚兵营,但并没有抓住卡扎菲及其儿子。对反对派来说,抓到卡扎菲及其儿子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卡扎菲及其儿子虽然大势已去,但只要他们不投降,坚持抵抗,仍能对反对派造成重大威胁,因为他们还有不少支持者。据报道,反对派进攻卡扎菲最精锐部队32旅驻地时并没有遇到太大抵抗,只有大约50名士兵把守,反对派一些官员认为,其余士兵很可能化整为零,分散潜伏,伺机反击。 其次,反对派急需抓到卡扎菲及其儿子来提振士气,消解反对派近日因假消息而陷入的尴尬局面。22日凌晨攻入的黎波里后,反对派一度宣称已抓获卡扎菲的三个儿子。但随后,反对派又称卡扎菲长子穆罕默德“被捕后逃走”。22日夜间,卡扎菲次子赛义夫现身的黎波里,驳斥被捕传言。 再者,反对派如果不逮到卡扎菲及其儿子,可能难以消除一些潜在的重大安全威胁。据报道,目前,卡扎菲余部仍控制着200多枚“飞毛腿”导弹。此外,叛离利比亚政权的高官也透露,卡扎菲握有生化武器,其中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积攒的芥子毒气。美国情报官员估计卡扎菲拥有10吨芥子毒气。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卡扎菲确实拥有生化武器,将增加其周旋的余地,甚至作为和反对派谈判的筹码。 ◎观察 反思利战争负面效应 利比亚持续了5个多月的地区战争强行改变了影响西亚北非局势的诸多因素。年初开始的西亚北非局势动荡,主要是内因主导,民众反对独裁和分配不公。西方干预下的战争与利比亚民众诉求并不完全吻合,反对派不过是西方为达到自己战略目的顺手捡起的一枚筹码。在相当长时期内,北约国家始终不清楚他们所支持的反对派到底由哪些人构成,其政治观点如何,但这并没有影响北约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援助。利比亚战争的外部诱发因素导致西亚北非的局势动荡更趋复杂。 这场战争的“外溢效应”消极面大于积极面。国际社会正常运转需要各国遵循起码的游戏规则,而其中堪称“底线规则”的就是国际法基本准则。利比亚战争,是打着执行联合国第1973号决议的旗号开始的,北约的空袭是否超出了决议授予的权限,一直饱受各方质疑。这场战争看似利比亚反对派与政府军之间的缠斗,实则带有强烈的西方大国操纵背影。 卡扎菲在2003年主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在政治、经济上大举向西方投降,但仍遭西方军事打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日前公开称,伊朗不放弃核计划是完全正确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公开称,利比亚战争表明俄大力发展军备和加强国防安全是完全有必要的。这体现了利比亚战争更大的消极面。这种模式会给那些与西方关系不睦的国家和领导人传达强烈信号,一旦与西方走上对立,或者选择尽快彻底妥协,或者走上另一个极端——唯有研发自己的“杀手锏”,才可能保障自身安全。 卡氏是情绪表达的靶子 卡扎菲政权“突然崩溃”,给了世界舆论无穷的评论空间。卡扎菲这半年来的表现“跌宕起伏”,多次出乎舆论的预测,称得上是中东政治中“最娱乐”的人物。他是外界看热闹,借着他表达种种情绪再合适不过的靶子。 如果对他的命运做严肃评价,它至少向世人昭示了两点。第一是应了中国的古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利比亚之乱,首先是卡扎菲政权、特别是他个人丧失了民心。这是利比亚发生“革命”的最深层原因。 第二个原因同样是根本性的,那就是,小国政治的小齿轮,永远挂在大国意志的大齿轮上。如果没有西方下决心除掉卡扎菲,“醒悟了的”卡扎菲或许还有在国家推行强力改革的机会。但写剧本的是西方,不是利比亚。 卡扎菲不可能既对抗民意,又对抗整个北约,他的失败早就注定了。对于世界舆论来说,搞倒卡扎菲这个“娱乐派”枭雄,本身也是挺“娱乐”的一件事。利比亚内战死多少人,死不到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不过讨论搞倒卡扎菲以后利比亚应当干些什么,一点也不娱乐。就像吃了一桌饭,不可以一走了事,西方得跟利比亚人一起收拾那一桌子碗碟和搞脏了的厨房。 全世界现在要重建的地方太多,阿富汗、伊拉克已经搞烦了西方,埃及也在嗷嗷待哺,现在又要多出一个利比亚,而西方正处在四处借钱的最困难时刻。利比亚的政治重建更难,卡扎菲政权垮了,人心在这半年里来回冲撞,国家没有权威,一切得从头来,较量出高低,这是革命要付出的代价. 希望利比亚能幸运些,它有石油,人口不算多,在“革命后”及“被解放”的国家中经济条件算得上是最好的。或许其他国家的不幸能给它一些提示,使它少走弯路。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