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留守女孩徐瑶的暑假生活
2011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守女孩徐瑶的暑假生活
  自行车掉链子了,徐瑶自己动手修。
  一早起床,徐瑶自己熟练地梳头发。
     徐瑶在帮奶奶点炉子烧水。
         早餐就是一碗面条。
   暑假作业里“和爸爸妈妈交朋友”的一些内容,徐瑶都没填。



◎记者走访临朐九山镇小尧峪村, 记录12岁女孩徐瑶和她奶奶的简单日子 ◎在她的暑假作业中有“和爸爸妈妈互动”的内容,徐瑶说“我真不会填”
  九山镇小尧峪村,一个静谧的村庄,这里是临朐县最南端的山区,村里整日都听不到马达的轰鸣声,这个质朴的村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留守,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外打工。九山镇有126个村、5万多人,像小尧峪这样的村子,周围还有很多。九山镇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超过一万,这里的留守儿童占全镇中小学在校人数的10.8%。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到陌生的城市去打拼,留下越来越多渴望父母亲情的孩子,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爸妈不容易,我应该分担点”
  小尧峪村12岁的徐瑶,即将升入九山镇宋王庄小学五年级。她的爸妈都在淄博市张店区打工常年不在家,她跟7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暑假没有爸妈陪伴,只是与同样留守的伙伴们一同玩耍。提到爸爸妈妈,徐瑶对记者说:“我跟着奶奶没什么,爸妈都不容易,我应该为他们分担点。”8月22至23日,记者来到小尧峪村,记录下了她暑假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徐瑶的家 12岁女孩跟奶奶守在山村
  8月22日下午2时许,记者赶到九山镇小尧峪村。这个村里有400口人左右,但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村民们说,村里的年轻人多数都在“闯外”,在外面找工作赚钱。
  在当地一名村民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徐瑶的家。徐瑶的家很普通,外墙是用空心砖垒起来的,大门则用木板钉起来,中间有条链子上了锁,两间北屋跟一间西屋。到了屋里,徐瑶忙着找杯子给客人倒水。同行的宋王庄小学孙老师对这一带非常熟悉,跟徐瑶的奶奶攀谈起来。可能是这突然的热闹,让徐瑶有些不适应,这个腼腆的女孩在旁边抹起了眼泪。记者试着问她问什么哭了,她笑了笑没有回答。
  徐瑶的父母带着徐瑶的弟弟在淄博市张店区收卖废品,家里就只剩下徐瑶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今年70岁的奶奶,还照看着徐瑶姑姑家6岁的男孩昭阳。

徐瑶的宝贝 爸妈特意留的“劳斯莱斯”
  徐瑶有辆“劳斯莱斯”,那只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虽然是“名车”,但徐瑶的“劳斯莱斯”总是出这样那样的问题。22日下午,徐瑶骑车玩的时候,“劳斯莱斯”的后座被调皮的表弟昭阳一把拽了下来。晚上7时多,徐瑶骑车出去了一趟,回来时车链子掉了。徐瑶回来谁都没告诉,自己拿出螺丝刀、钳子等工具就修了起来。记者说帮她修,但这个倔强的女孩一个劲儿地推脱,弄了大半天也没有修好,最后没办法才同意记者帮她修。修好后,徐瑶看起来很开心。她偷偷告诉记者:“这辆车虽然破,但这是爸爸妈妈在张店收废品时收到的,特意给我留的。”看得出来,这个12岁的女孩对这辆车子很有感情。记者问她知不知道什么是“劳斯莱斯”,她说:“知道啊,是汽车,要好几亿才能买一辆吧。”

徐瑶的游戏 一根跳绳能玩出十种玩法
  暑假里,徐瑶去玩的地方,主要有三个:家门前的小路、村西边的小溪以及随便哪个能玩跳绳的宽阔地儿。
  徐瑶告诉记者,她和小姐妹丹丹、佳佳玩得最多的游戏,就是跳绳,而那跟只有3米长的绳子,在她们的脚下居然有十多种玩法,像“背书包”、“编花篮”、“摘苹果”、“跳大绳”。她们跳绳,基本上把会跳的玩法都跳一遍。
  23日上午9时多,徐瑶和佳佳陪着丹丹,去丹丹家的高粱地“看家雀”,就是去驱赶啄食的麻雀。高粱地紧挨着村西的小河,所以这条深不过半米的小河,也成了三个女孩最喜欢去的地方。去高粱地头点上几个爆竹,吓跑在那里啄食高粱的麻雀,然后三个人高高兴兴地跑到小河里玩。小河流水潺潺清澈无比,虽然有时候太阳很晒,但在水中嬉戏时并不会感觉到热。她们在水中“扎猛子”,把脸放进水中比谁的时间长;她们在水里玩“抓鱼”:一个人闭上眼睛抓其他的两个人……游戏很简单,她们玩得却很开心,爽朗的笑声不时回荡在山谷中。在这里,她们整整玩了一个上午,一直过了12时,三个孩子才一起回家。
  这里没有网吧,也没有各种培训班,孩子们的游戏多数都没有道具,有时候就是在地上画几个圈,三五个孩子在圈子里蹦蹦跳跳玩得很开心。她们玩的游戏中,有个名叫“汽车火车油饼”的,是画三个同一圆心的圆圈,最中间的小圆圈等分四份,叫做“油饼”,中间的部分是“火车”,最外面的是“汽车”,然后再在外画三个圆圈,每人占据一个圆圈算是那个人的“家”。游戏的内容就是每人轮流发布指令,跳进三个圆圈里最后再根据指令跳到“自己的家”或“别人的家”,就安全了。在她们的印象中,“家”的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晰,记者问徐瑶什么是家,徐瑶指着跟奶奶住的屋子说:“在那儿呢。”

徐瑶的作业 跟父母互动的作业“空白”
  22日下午5时多,玩了一天的徐瑶回到家帮奶奶做饭。她很熟练地给院子里的炉子生了火,准备烧水。5时半,徐瑶跑到电视机旁边找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虽然看电视的时候很专注,但过几分钟徐瑶就会起身到院子里去看看炉子并往里添点柴火。
  徐瑶说,放暑假后去张店住了十多天,爸妈在张店平时忙着出门收废品,没时间陪她,她也只是每天呆在家里做做作业。
  23日早上7时许,徐瑶起床后熟练地梳着头发,她对记者说:“六岁时,我就学会自己扎头发了。”长时间的留守生活,让这个12岁的女孩学会了坚强、自理。徐瑶去宋王庄小学大概要走四五十分钟,因此她每天都要提前很长时间起床,在路上等校车。因为都是山路,加上各个村之间的距离较远,校车接齐学生需要很长时间,徐瑶他们就要自己等在路边。放学后,再由校车送回村里。
  四年级的《暑假生活指导》第二页,都是关于“和爸爸妈妈交朋友”的一些内容,但这一页上,徐瑶留下的是大片大片的空白。书本中的题目是:“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学习上他们更是望子成龙、盼女为凤,看,这是在我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关心我成长的事例——”后面的内容徐瑶没填。随后的一个题目是要求写一个跟父母交流的小故事,徐瑶也没填。记者问为什么空着,徐瑶只说了句“不会填”。徐瑶对记者说:“我跟着奶奶在家没什么,爸爸妈妈都不容易,我应该为他们分担点。”

遥远的父爱母爱
  很难定义这样的童年到底是好是坏,因为这些孩子们实实在在存在着。
  留守儿童,是农村转型过程中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孩子们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却只能孤独地待在家乡,应当享受童年美好时光的他们则不得不面对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的境况。
  学校老师、社会人士的关爱,只给这些孩子带来一时心理安慰,但剩下的漫长时间都要他们自己面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不管是宋王庄小学的老师还是小尧峪村的村民,在记者采访时不断地提及,可简单的俗语背后,又隐藏了多少留守儿童的无助和艰辛?不管是“爱心妈妈”还是“留守儿童俱乐部”,都很难在心里取代爸爸妈妈的地位,也很难起到爸爸妈妈的作用,孩子们需要的,是那遥远的父爱和母爱。
“徐瑶”爸妈们的无奈不外出打工实在没有希望
    记者了解到,九山镇处于临朐县的最南端,5万多人散居在126个村子、254平方公里的山沟中,约有1万余人常年在外地打工,占劳动力总数的34.5%,是个劳务输出大镇。根据临朐县九山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的统计,全镇9处中小学3311名在校生,共有留守少年352人,占学生总数的10.63%;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占74%,寄住其他亲属家中的占23%,独自生活的占3%,像徐瑶这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的学生还有不少。
  记者在小尧峪村的时候,看到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和在街边玩耍的孩子。小尧峪村的地多数都是山地,而且种植面积小,不能种植小麦,这里的人只能种植玉米、花生、高粱等作物,然后等作物成熟就到山下卖掉再买成面粉运上山。这个400多人的村子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到外地去打工,他们把这叫做“闯外”。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留守的孩子。
  村里一名姓徐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太高了,一个家庭要供应出一个大学生,仅靠几亩地肯定是不可能凑够学费的,只能到外面打工,这样也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跳出这个“穷山沟”。这位村民说,村子里的嫁娶也都是找临近村子或者本村的人,这样,不管是留在家里的孩子还是老人,都能互相有个照应。

“徐瑶”们的幸福 多部门都在关注留守儿童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市民都开始关注留守儿童。
  临朐县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比较重视。以临朐县九山镇为例,九山镇的各个中小学,每个学期初都组织“百名教师千家行”,走访学校中的留守学生,对其父母姓名、居住地点、实际监护人、家长的联系电话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建立档案。再就是先后与潍坊市内外5所中小学结为联谊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少年结对帮扶活动。
  同时,九山镇建立了七个社区儿童俱乐部,让更多的孩子在就近的学校、社区读书打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一下留守儿童。
  今年5月30日,临朐县首家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站在九山镇宋王庄小学成立,暑假期间或者周末的时间,这个活动站会定期向学生开放,解决留守儿童一放学就变成“野孩子”的问题。
  不仅是教育部门,潍坊市妇联也开展了“巾帼千万连心工程”,呼吁组织万余名女企业家、女能人、女干部等优秀妇女与贫困家庭结对,为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巾帼千万连心工程”由妇联作为桥梁和纽带,动员万余名的女企业家、女能人、女干部等优秀妇女与贫困家庭结对。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代理妈妈”的留守儿童已经有一万多名,数千名各行业优秀女性加入到“巾帼志愿者”的队伍。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 范国强 本报通讯员 张伟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