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正反面)。 |
|

|
|
◎烟台市福山区的王令基在潍县战役中牺牲 ◎市烈士陵园539名无名烈士中可能包括他 日前,烟台福山区的吴鹏先生联系本报记者,说他爱人的大舅王令基于1948年在潍县战役中牺牲,牺牲前是华野九纵25师73团的一名排长,当时家属收到的阵亡通知书上显示烈士遗骨埋葬地点是潍坊卧龙桥。如今他岳母王令玉老人和他爱人的二舅王令铎想寻找王令基烈士遗骨埋葬的地方去祭奠。记者经过多方寻访得知,参加潍县战役牺牲的烈士遗骨已经于1950年移到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王令基烈士应在539名无名烈士之中。
事件 想祭奠牺牲的大哥 吴鹏先生介绍说,王令基老家是烟台市福山区原兜余镇贾家疃村,如今贾家疃村已划归福山区门楼镇。他的岳母王令玉是王令基烈士的小妹,如今已经77岁了,二舅王令铎今年81岁。两位老人想寻找大哥王令基遗骨埋葬的地方前去祭奠。 吴鹏告诉记者,由于当年条件限制,家里没留下王令基烈士的照片,王令铎老人向记者提供了王令基的革命烈士证书,以及牺牲时从部队转回来的王令基烈士随身携带的功劳簿。在福山区民政部门烈士登记表上,等级备注一栏写着王令基是著名烈士。 回忆 瞒着家人偷偷参军 据王令玉老人回忆,王令基牺牲那年,父亲远在朝鲜音信皆无,家里只有缠脚的母亲以及他们兄妹两人。在他们印象中,王令基性格内向、言语不多,但思想积极。大哥王令基是1926年出生的,上世纪40年代参军,当时他是晚上瞒着家人偷偷走的,家里人白天晚上到处打听。过了一段时间有人捎信回来说不用找了,参军去了,这样家里才放下心来。 王令玉老人说,王令基参军后只回家一次,就是战斗中胳膊负伤在家养伤,伤未痊愈就急着返回部队,那次离家也是家人见他最后一面。后于1948年4月参加潍县战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王令玉老人回忆,王令基牺牲的时候她13岁,二哥王令铎17岁。当时烟台市福山区民政局给家属下达了阵亡通知书,说的安葬地是潍坊卧龙桥,后来家人曾多次寻访没有找到,这一直是牵挂的心病。如今条件好了,自己年纪也大了,更是萌生了寻找哥哥坟墓的想法。现在她和二哥最大的心愿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到哥哥遗骨的埋葬之地祭奠一下。 追踪 遗骨迁至烈士陵园 8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顺着看门人陈大爷的指向,在青松翠柏之间,记者找到了刻有潍县战役中牺牲烈士名单的墓碑。墓碑上清晰地用楷体刻有877名在潍县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字,墓碑的下方显示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烈士,还有539名无名烈士在潍县战役中献出了生命。记者仔细查看了墓碑,没有找到王令基的名字。 据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杜主任介绍,战争年代,大部分烈士遗骨就地掩埋,还有的营将烈士遗骨带走,情况很多。市委党校研究室调研员曹东亚告诉记者,潍县战役期间,就地埋葬阵亡的烈士时,一般在坟头插有木牌,写有部队番号、名字、老家等信息。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许多木牌被拾柴禾的孩子拔去了,从而造成很多烈士的信息丢失。1950年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后,政府将所有烈士的遗骨迁移过来,合葬在烈士陵园内。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