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旧“人”已辞职,新相刚登场 |
◎野田佳彦当选新首相,将于9月2日正式组阁◎游说舆石东出任民主党干事长,但遭对方拒绝 |
|
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党代表野田佳彦在30日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支持,当选日本第95任首相。他当前首要之务就是委任内阁阁员,据悉,野田将于9月2日正式组阁,并于9月12日召开临时国会发表执政演讲。野田肩负重振日本经济的重担,但面对党内分裂局面,分析人士认为,野田政权恐难以稳定。 选票超过绝对半数 野田在29日党内选举中当选民主党新党代表。由于民主党占据国会众议院多数席位,野田出任首相没有悬念。总计480席的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30日午后举行表决,全体众议员对各党提名的11名首相候选人记名投票。投票结果显示,野田获308票,超过绝对半数,在众议院通过。 众议院投票半小时后,总计242席的参议院进入表决流程。野田在首轮参议院投票中获得110票,自由民主党总裁谷垣祯一85票,由于参议院首轮投票没有人获得绝对多数席位,野田和谷垣进入决选。第二轮投票中,野田以110票对107票险胜谷垣。 菅直人内阁集体辞职 国会投票前3个多小时,原首相菅直人率内阁集体辞职,为野田“让路”。菅直人当天上午在首相官邸召开内阁会议,辞去首相职务,内阁成员随后集体辞职。屈指算来,菅直人上台时间不足15个月。 菅直人在落幕讲话中承认赈灾不足,核事故应对不足。“一定有不到位之处,我深感抱歉。”但他同时表示,是功是过自有后人评论,他本人与内阁成员“已用尽最大诚意,尽了全力”。 另一边,野田着手党内和内阁人事调整。野田30日中午以财务大臣身份与参议院议员会长舆石东会面,游说后者出任民主党干事长。舆石东是民主党内亲小泽一郎派,而小泽一郎集团在29日党首选举中并未支持野田。 野田此举,明显是在弥合党内派别间裂痕。只不过,用日本广播协会的话说,舆石东“面露难色”。野田称“不会放弃”,仍将继续党内人事调整。 组阁安排成为焦点 除党内人事调整,野田开始寻找政府阁僚。野田当天与国民新党党首龟井静香会面,确认继续两党联合执政格局。两人确认,灾后重建是新政府第一要务。野田说,新政府会在地震和海啸灾区施行更有魄力的经济政策。 野田先前有意与自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但未获自民党积极回应。野田30日说:“组阁必须加紧,但我不会为了组阁而组阁,欲速则不达。”据悉,野田将于9月2日正式组阁,并于9月12日召开临时国会发表执政演讲。 共同社报道,就至关重要的财务大臣一职,野田心仪两人,分别是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兼法务大臣仙谷由人和前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前者曾代理民主党党首,后者曾任民主党干事长。 菅直人内阁中阁员、在地震海啸灾情及核危机应对过程中频繁现身的原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30日说,自己“全力支持新内阁”,可能会在野田内阁中担职,但会保持低调。“我会扮演一个小兵卒,尽全力服务野田内阁,”枝野说。 任命仪式推迟几日 据日本《每日新闻》8月30日报道,野田佳彦将自己在日本皇宫举行的任命仪式推迟到了9月2日。因此,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在野田内阁开始执政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菅直人内阁将继续执政,成为“职务执行内阁”。 所谓“职务执行内阁”是为防止日本政治出现真空而规定的,在现行日本宪法下这是第16次。根据日本宪法第71条规定,“现任内阁在新首相任命前继续执行职务”。 暂时还将继续担任首相的菅直人就此作出指示,“一旦发生情况,我们还将作为‘职务执行内阁’进行问题的处理。我们将尽职尽责一直到最后”。因此,菅直人内阁还将参加9月1日日本防灾日的综合训练活动。 ◎相关新闻 华裔女议员莲舫有望获重用 野田佳彦属于民主党内偏右的保守派,上任后将面临很多棘手的难题。在党派政治方面,他需要团结民主党的各派势力,缓和非小泽阵营和小泽阵营之间的矛盾。民主党上台后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内斗不断,野田当选意味着民主党内的主流派继续当政,他必须照顾小泽阵营参与政治决策的话语权以避免党内分裂,也可能安排海江田等小泽亲信担任内阁要职,毕竟后者在次轮选举中得到的票数仅比自己少约40张。 野田主张民主党跟在野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实现联合执政,虽然这种想法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不大,但跟在野党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可能性很大,“扭曲国会”对野田内阁来说也许没有那么糟糕。 对野田来说,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敲定民主党高层和组建内阁,其在民主党干事长、内阁官房长官、外务大臣和财政大臣等职位上安排什么人选将受到密切关注。日媒早前报道,野田当选,有可能会任用在台湾出生的日本首位华裔议员,经常陪野田喝酒的莲舫,出任内阁官房长官一职。 ◎新华时评 给新相打“标签”为时尚早 日本民主党新代表(党首)野田佳彦30日顺利当选日本新首相,一些日本媒体根据野田佳彦以往的言行,对其内政、外交政策打上了各种“标签”。其实,野田佳彦才刚当选,政策未施,现阶段给其打“标签”为时尚早。 但凡有重要选举和政局变动,日本媒体喜欢给相关人士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内政上如“激进派”、“稳健派”,外交上如“鹰派”、“鸽派”,党内如“亲某派”、“反某派”,不一而足。野田佳彦当然也没能躲过日本媒体“册封”。早在宣布出马竞选民主党党首之前,野田已被贴上“增税派”、“亲美派”、“去小泽派”等“标签”。 形形色色的“标签”,无非是代表政策取向。贴上“标签”,固然有利于对其人其党政策的形象理解,但事实屡屡证明,先入为主的“标签”经常失之偏颇、甚至产生误导。 首先,政策或因时而异。比如,因为“3·11”地震海啸核辐射灾害影响,民主党不得调整政策优先度以及预算的支出方向。同样,今后增税也好,发债也好,野田新政府也不得不谋定而后动,综合考量内外经济形势和民意接受程度。 其次,政策或应势而异。两年前的8月,民主党抓住民心求变的大势,一举实现政权更迭。两年后,民主党在政策上仍抱残守缺,民众不满情绪上升,内阁支持率下降,如不应势作出调整,将重蹈自民党政权覆辙。 再则,政策或因职而异。对此,野田竞选中的最大对手海江田万里在国会答辩中对菅直人喊出的“去核电”口号曾有精彩评点:如果以首相身份宣言“去核”,分量“重如泰山”;如果只是个人意见,则“轻如鸿毛”。 外交方面也同此理。当选首相前,野田因对外关系方面的一些言论也被打上种种“标签”,但如今上台执政,情势已然不同。单就中日关系来说,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认识到,一个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对双方有利,对亚洲有利,这也是大势所趋。 野田在内政外交方面虽曾有一些引发争议的言论,但似乎也没必要早早贴上“标签”。毕竟,执政者施政,需要因应大形势,着重大目标、大方向,要有大智慧。
◎背景资料 日本首相指名选举制度 野田佳彦30日在日本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第95任首相。 根据日本宪法,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日本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脑。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一般而言,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一职。 日本宪法规定,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出现不同结果时,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行协商。如两院协议会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则将众议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 ◎相关链接 近五年日本政治大事 近5年来,日本政坛更迭频繁,首相任职多则一年,少则数月,被外界评价为“怪圈”。 2006年 9月26日,小泉纯一郎结束5年首相任期卸任后,他的“左膀右臂”安倍晋三当选首相。但因内阁大臣屡爆政治献金丑闻、政策不得民心等,安倍内阁支持率不断“破发”,激起第一波“怪圈”; 2007年 7月29日,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失去国会参议院控制权,当时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占据参议院多数席位; 9月12日,安倍辞职; 9月26日,福田康夫赢得自民党新总裁选举,出任第91任日本首相。上任后,福田尝试与民主党结盟联合执政,终告失败。由于民主党持续把持参议院多数地位,福田内阁政策难获国会通过,支持率持续低迷; 2008年 9月1日,福田意外地自我请辞,理由是,党派斗争中的日本需要新鲜血液; 9月24日,在福田内阁中任外务大臣的麻生太郎当选日本首相。恰逢全球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应对不力,麻生支持率应声下跌; 2009年 8月30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举行选举,鸠山由纪夫率民主党豪夺480个议席中308席,自民党仅获得119席。这是民主党在在野席位上坐等半个多世纪来第一次“咸鱼翻身”; 9月16日,麻生内阁宣告集体辞职,鸠山出任首相; 12月18日,因在美军普天间军事基地搬迁问题上食言,冲绳岛民众怨起; 2010年 2月7日,鸠山以及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卷入政治献金丑闻; 6月8日,菅直人出任日本新首相; 7月11日,民主党失去参议院控制权,国会再次沦为“扭曲”状态; 2011年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遭遇大地震和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致使日本陷入多重危机; 8月29日,野田当选民主党党首; 8月30日,菅直人率内阁集体辞职,野田当选首相。 据新华社、《羊城晚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