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9月1日,《南方周末》报道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以下简称河南宋基会)筹款金额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但大量善款资金被用于放贷。9月2日,记者来到河南宋基会,该基金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有“不实不准确断章取义”的地方,初步决定下周召开发布会,澄清事实。 河南宋基会十余年中,数十亿“善款”掌控在骨干员工控制的公司手中,而公司与宋基会没有任何股权关系。其中“郑州新区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这个计划庞大的公益项目,在六年之间用地缩水到只剩1/5,其余部分则变身豪宅。据报道,在众多善款中还有大量资金被用于放贷。一起借款纠纷透露了这种“模式”的秘密,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年公布的一起借款纠纷判决书显示,当地一家企业曾向河南宋基会借贷800万元,作为对价的是,企业需向基金会捐款160多万元,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利息”。 9月2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河南宋基会办公室负责人刘广杰。刘广杰说,《南方周末》的报道他们都看了,河南宋基会的“管理层都学习了”,但记者在采写该报道的过程中,始终未和他们接触,而且报道中也有不少失实的地方,比如“商丘诉讼”一事,一审确实是河南宋基会败诉了,但他们上诉到商丘中院,二审是宋基会胜诉。 “至于‘土地’的事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刘广杰说,初步决定下周一或者周二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河南宋基会将提供包括证明“土地”合法在内的文字性材料,媒体人士可拿材料去查询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以印证。 河南宋基会王姓副秘书长说,报道中有“不实的不准确的断章取义的”地方,所有都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做一个公开的澄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