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月到中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新生军训老生打工,挺充实
40个“月儿”争奇斗艳
2011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念月”祈福晚会吸引不少家庭参与
40个“月儿”争奇斗艳
  小朋友们在展示自己和家人做的“月儿”。本报记者 张驰 摄



  9月11日晚,在潍城区胜利西街中百大厦门前,举行了一场中秋“念月”祈福晚会。晚会上展示了我市40个家庭制作的“月儿”,各种各样的“月儿”不仅展示了市民的良好创意和精巧的手工,更代表了他们对家人、朋友的祝福。
  晚会上,记者注意到,市民制作的“月儿”各种各样,无一相同。记者看到,有的市民直接把“月儿”做成了兔子的形状,有的“小兔子”站着、有的“小兔子”趴着,个个显得栩栩如生、甚为可爱;而有的市民则是在一个“月儿”上做上了几个“小兔子”进行点缀,让原本有些单调的“月儿”顿时显得丰富起来。“这些‘月儿’真的是做得太好了,你看那些‘小兔子’就像真的一样,太可爱了。”家住潍城区向阳路的市民孙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月儿”显得比较特别,与普通的“月儿”用面捏成的花儿或者小动物进行点缀不同,这个“月儿”都是用谷物进行点缀的,红小豆、绿豆、花生、桂圆和红枣等进行点缀,让这个“月儿”看上去非常好看又十分特别。
  中百大厦的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秋节,我市有一个特有的民俗就是蒸“月儿”、念“月儿”,所以他们前期就发出了一个活动通知:由他们提供面粉和红枣,市民报名就可以领取面和枣,回家蒸“月儿”,“我们这次活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积极参与,他们纷纷报名、领了面和枣,并且带着做好的‘月儿’前来参加活动,我们也给他们准备了精美的小礼物。”
  今年4岁的周大滨小朋友的“月儿”是一个组合,下边是一个传统的圆形的“月儿”,而上边则是一个趴着的“小兔子”的“月儿”,“小兔子”的眼睛是红枣做的、鼻子是用绿豆做的、腿上用红小豆来点缀,两个“月儿”叠在一起,就像生日蛋糕一样,在所有的“月儿”中显得比较特别。
  “我的‘月儿’是和我的奶奶以及妈妈一起做的。”周大滨对记者说。而周大滨的妈妈陈丽丽告诉记者,这个“月儿”是她和儿子以及婆婆一起动手完成的,从和面到蒸完出锅,一共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陈丽丽表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儿子也动手参与,“小兔子”的耳朵是儿子做的、眼睛是她拿着儿子的手做的、腿上的红小豆也是儿子摁上的。“我儿子平时就很喜欢布娃娃,尤其是比较大的、可爱的布娃娃,他更是喜欢。所以我们就根据想象,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月儿’,既有传统的‘月儿’,又有我们创新的‘月儿’,传统和创新结合了起来。”陈丽丽如是说。
  “之所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就是想丰富一下孩子的想象力,锻炼他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做‘月儿’的过程中,儿子全程参与,达到了我们最初的目的,我觉得挺高兴的。”采访的最后,陈丽丽说。  本报记者 王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