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潍坊新闻·关注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刘全相(左三)教游客摘花生的姿势。 |
|

|
|
◎游客进田间摘花生体验农家乐 ◎该镇建起中国首座花生博物馆 9月22日,中国(柘山)鲁派花生文化节在安丘市柘山镇开幕。在开幕仪式上,柘山镇党委政府评出了十大花生加工龙头企业、十大购销户和十大种植户,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
现场 展销会上花生制品多 9月22日上午10时许,中国(柘山)鲁派花生文化节在安丘市柘山镇老子文化广场开幕。数百名游客走进这个美丽的山乡,一睹花生给这个乡镇带来的可喜变化。 记者在开幕式现场的山货展销会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生制品应有尽有,柘山小米、柘山山蝎、柘山煎饼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就连一些经营有机肥料的商家也不放过这个宣传促销的绝佳机会。 秋峪花生专业合作社展台前人头攒动,“贡品原味花生”、“卤味花生”、“金装花生油”等十几种花生制品深受参观者青睐。有的参观者正在向商家仔细询问花生制品的品质和价格,有些参观者则当场买来品尝。 在开幕仪式上,柘山镇党委政府评出了十大花生加工龙头企业、十大购销户和十大种植户,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 游玩 市民体验“农家乐” 首届中国(柘山)鲁派花生文化节承办方,山东鲁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亭告诉记者,柘山镇拥有种植花生得天独厚的沙土地,沙土不适宜虫子生长,又有水库、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的灌溉便利,这促成了柘山镇花生种植的先天优势。 当天,为了让城里游客亲密接触大自然,主办方安排了集体采摘项目,让参加花生节开幕仪式的游客,来到田间地头体验摘花生的乐趣。 在一块花生地里,该镇张家宅村村民刘全相,成为许多年轻游客的老师。他一边比划着摘花生的姿势,一边介绍着花生从拔出地面,到采摘果实的各道工序。刘老先生说,摘花生也有严格要求,花生果实里不能带有杂草。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花生地里,原来花生是长在秧子上的。采摘过程中,我的双手沾满了灰土,把双手放到鼻尖一闻,有一股浓浓的泥土清香,这让我体验到了浓浓的田园风味。”当天,26岁女孩徐海宁谈到摘花生的体验时说。 文化 建成花生博物馆 走进老子文化广场的一个院落,“中国花生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记者留意到,柘山花生博物馆共分为花生历史文化、花生品种、花生与农耕文化、花生旅游等十几个展位。 在展厅东北角的“花生的种植管理与收获过程”展台上,栩栩如生的雕塑,形象直观地展现了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柘山镇夏家秋峪村村民夏福利端详着雕塑,兴奋地说:“你看,这个是在耕地,这是在种花生,这个是在锄地,这个是在装袋,……这个是早先储存花生的囤!你们年轻人没见过吧?” 73岁的乔德培是安丘市柘山镇曹家河村村民,他回忆说,柘山镇自1950年前后便开始大规模种植花生,如今家家户户都种植。过去种植的花生品种,秧子大,结果少。而如今的花生品种种植密度大、产量高,平均每亩产量在六七百斤,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两三倍。 柘山镇党委书记王永刚介绍说:“花生是柘山镇的主导农产品,老百姓靠花生增收。为了更好地宣传花生、普及花生知识,将花生产业做成文化,用文化支撑产业发展,2010年,镇党委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花生博物馆。‘柘山花生’是中国花生的代表,花生博物馆是整个花生产业的缩影。”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玉芳 臧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