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走后门上大学 被骗六万元
2011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后门上大学 被骗六万元



◎由怀疑到信任,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走入圈套 ◎犯罪嫌疑人还涉嫌一起二十余万元的诈骗案
  城区的小张2010年高考落榜后,其父一心想让儿子进入大学。这时李某、王某找到小张的父亲张先生,称可以把他儿子送到我市某大学上学,两人找到了徐某。由徐某假扮该学校的老师,在取得张先生的信任后,李某、王某从张先生处得到了6万元的好处费。事后张先生发现上当遂报警。9月25日,记者从高新警方获悉,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侦破中。
正一筹莫展,办事的人找上门
  2010年,美术专业的小张高考落榜,其父为了儿子以后的前途着想,四处奔波帮儿子联系大学,但每次的答复都是:必须通过国家举办的考试才能获得合格证。
  就在父子俩一筹莫展之时,李某、王某找到张先生,称可以把小张送到我市一所高校当“插班生”,等第二年学校招生时不用考试,就可以跟新生一同入学,并办理正规的学籍手续,但张先生要提供6万元钱的“走关系费”。
  此时张先生对两人的话半信半疑,而二人似乎看出了张先生的顾虑,称可以帮张先生联系在该大学任教的老师。
  几天之后,李某、王某就带着张先生来到了我市的这所大学,并在“报名办公室”内找到了自称是该学校任课老师的徐某。徐某表示可以帮小张办理“插班生”,并表示专业合格证第二年正月需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只要考试通过学校优先录取。李某则告诉张先生,只要交给他钱,孩子就不怕没学上。张先生逐渐放松了警惕并给了王某6万元钱的“走关系费”。
越想越蹊跷,意识到上当被骗
  过了没多久,李某、王某、徐某便带着张先生和小张到该学校报到,并见了该校美术系的武老师。武老师帮小张选了几门专业后告诉张先生,小张2011年必须参加专业课考试,而在大学里并不适合小张参加高考,建议张先生给小张找一个好点的美术专业老师。
  张先生觉得不对劲,便开始质询李某和王某。此时王某则称自己是该学校校长助理,可以让小张不用考试,到了第二年只要文化课过300分,就可以跟大二学生一起上统招本科。
  此时的张先生一心想让儿子上学便未多想。回到家后,张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觉得自己被骗了,便拨打了报警电话。
  接到报警后,高新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立即与张先生取得了联系,并详细询问了事件经过。
  随后,民警对案情进行了细致地调查,并展开了搜集证据工作。
  2011年9月中旬,民警通过网上渠道得知,徐某因诈骗罪被甘肃警方网上追逃。高新警方通过串并案,对徐某展开抓捕,9月23日在高新区一小区内将其抓获。
◎交代
明知“有鬼” 还是答应了
  据徐某交代,他是昌邑人,2009年从潍坊某高校毕业后,便一直负责为该校招生从中提取好处费。李某与他干着类似工作,两人是通过QQ聊天认识的。2010年高考结束后,李某给他打来电话,称有个学生(小张)没考上,想到徐某负责招生的学校上学,让他给“办办”,并称事成之后,可以给他2500元钱的好处费。徐某明知是李某、王某通过招生的名义骗取钱财,但见有利可图还是答应了。
  为了赢得学生家长对李某、王某的信任,徐某便找到了该学校的任课老师(以前是徐某的老师),称要帮一名学生在该学校学习一年,借用办公室接待学生家长,该老师没多想,离开了办公室,该办公室也就成了李某、王某接待张先生的“报名办公室”。
  几天后,徐某从李某处领到了2500元的好处费。徐某交代,他只是帮李某、王某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从中间赚取一定的好处费,事后他才知道李某、王某二人从张先生处诈骗了6万元钱。直到张先生报警后,因害怕被警方处理,便将2500元好处费归还给了张先生。
  徐某还交代,他曾在2010年7月份至9月份期间,以相同的手段伙同张某某诈骗过甘肃两名学生265000元钱,他收取了好处费2800元。
  2011年9月25日,记者从高新警方获悉,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本报记者 张少华 张磊 本报通讯员 姜连连
张父上当过程
  小张高考落榜,张父四处联系学校碰壁。
  李某、王某找到张父称可帮其“走关系”,张父半信半疑。
  李某、王某带张父见到假任课老师徐某后,张父戒心消除。
  听到大学美术系老师的建议后,张父意识到自己上当,遂报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