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长假乐逍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地点高度抬升至约362公里,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整流罩残骸已找到,坠落陕西榆林,疏散近10万人 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发射约10分钟后,天宫一号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46公里的轨道。9月30日1时58分左右,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远地点高度从约346公里提升至约355公里。9月30日16时09分,天宫一号成功实施第二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两次轨道控制 进入近圆轨道 9月30日1时58分左右,在飞行至第4圈时,天宫一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成功完成首次变轨任务,将其远地点高度从约346公里提升至约355公里。 9月30日16时09分天宫一号二次变轨,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第13圈实施的,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近地航天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慢降低。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燃料。 有关专家表示,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一号平台上的交会对接机构等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整流罩坠陕西 疏散近10万人 9月29日21时18分,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163秒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成两片向下坠落,随后,火箭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向大气层边缘靠近。 据了解,天宫一号任务整流罩为蜂窝式半罩结构,半罩重约1吨,总重约2吨左右,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飘落于地面。由于这次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不载人,所以火箭取消了逃逸系统,做了一个较大的整流罩,为我国在役火箭中最大的一个。 9月29日晚,记者从天宫一号整流罩残骸搜索回收安全保障指挥部了解到,29日21时35分许,首片整流罩残骸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野目盖村的一块空地上被找到,长达8米,宽4米。目前,现场指挥部已经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 据了解,天宫一号发射后整流罩残骸将会坠落在榆林市榆阳区和神木县9个乡镇近1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近10万群众,并有加油站、电厂、煤矿、变电站、油库、化工厂等多家易燃易爆场所和企业。 9月29日19时(即火箭发射前2小时)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在该范围内的近10万人全部被安全疏散,进入该范围内的道路临时实行交通管制,29日20时50分至21时55分的两趟由西安飞往榆林的航班晚点。 截至记者发稿时,有关方面正在寻找另外一片残骸。 火箭助推器残骸 在鄂托克旗找到 9月29日22时25分,火箭助推器残骸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23时05分,记者赶到乌兰乌素嘎查现场了解,当日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次飞行器发射坠落的残骸数量较多,在该旗各部门精心协作下未造成财产、人员的损伤。目前,某基地和鄂托克旗人武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陆续寻找其它助推器残骸。 另据了解,当晚,鄂托克旗主要出口和贯穿旗境的荣乌高速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并将乌兰镇、阿尔巴斯苏木、棋盘井镇的部分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疏散隐蔽,公安、医疗、交通、民政等部门600余人参与现场处置工作。 ◎相关新闻 酒泉发射塔架 将用一周修复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大多数为之努力的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但有一群人却要咬紧牙关再接再厉继续奋战,成为发射一周后最忙的人,他们就是酒泉发射中心运输修理站的工作人员们。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输修理站站长刘湘如带领的运输修理站,负责火箭、飞船等飞行器的运输、地面设备的维修。 9月28日,火箭升空前一天,刘湘如负责组织给火箭加注推进剂。 火箭升空之后,刘湘如的活又来了。发射平台在火箭发射后,烈焰升腾,发射塔架会受到损毁。他们要对塔架的电器、机械等多个方面进行检修,每一个管路、气路、油路都要检查,工作量很大。 如果是以前,他们还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但这次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周,因为一个月后就要发射神舟八号。“发射后一周肯定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刘湘如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咬紧牙关完成任务。 天宫神八对接 怕“太阳打喷嚏” 天宫一号与神八交会对接,宛如在太空中“穿针引线”。八大系统中,测控通信系统是航天器起飞、交会对接进行与完成、神八飞船安全返回、天宫一号长期在轨运行等过程中,天地联系的唯一手段。 9月29日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天宫一号任务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表示,测控通信所有人员仍坚持在岗位上,对天宫一号进行观测,轨道调整。他说,天宫一号与神八交会对接任务时,怕“太阳打喷嚏”。因为正值第24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来临,太阳风暴对定轨预报精度产生影响,严重时还将导致测控链路中断、电子设备失效。 负责空间环境保障的相关专家表示,天宫一号发射时的空间环境是安全的,虽然之间太阳活动很剧烈,但现在已有下降趋势,可以达到安全水平。此外,天宫一号和以前的任务不太一样,它的飞行器大一些,采用了很多新的高技术设备。 专家表示,剧烈的太阳活动会给飞行器的部件带来短路等影响,假如环境对天宫一号有危害,天宫一号会用某种姿态来躲避。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