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长假乐逍遥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CFP供图 |
|

|
|
◎衣食住行部分产品随天宫上天,首带太空锻炼器材 ◎将以无人飞行状态运行数月,待航天员进入后启用 9月30日,记者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获悉,航天员未来在太空工作、生活和实验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已经跟随天宫一号上天。它们将以无人飞行的状态运行数月,等待航天员进入“天宫”后启用。另外,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经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航天员进入“天宫”前将建立载人环境。目前,天宫一号暂不需建立适合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因此,维持氧气、温湿度、二氧化碳、压力等指标的系统正在以无人方式运行。 增航天医学实验设备 9月30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陈善广介绍,已经上天的这批产品包括用于太空锻炼的自行车和下体负压筒、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航天食品、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相比神舟飞船系列任务,这次任务突出的变化是新增了太空锻炼器材和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前者是为对抗长期失重环境下飞行引起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症状,后者是为了研究中长期飞行对航天员生理心理的影响,提出防护措施。 陈善广说:“天宫一号要在轨运行两年,要求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很多产品要长期耐受低压、失重、温湿度变化等多种特殊环境的考验,设计生产的要求比较苛刻。我们在地面作了充分的寿命试验。” 他还告诉记者,航天员将来驾乘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还会携带一部分产品上天,有的要转运到天宫一号中。 首带微生物净化装置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系统专家李英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在太空生存,必须要依靠航天器提供适宜的氧气、湿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 李英斌说,这次任务提出了严苛的舱内微生物指标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要求,为此,他们专门研制了微量有害气体净化装置,采取综合手段对舱内气体高效净化。此外,还首次带入了微生物净化装置,为航天员打造高度洁净的环境。 “舱内不是绝对无菌的,微生物遇到合适环境就会生长,人体代谢也是微生物产生的来源。它们不仅有害健康,时间长了还会腐蚀设备。”设备研制专家余青霓说,天宫一号还有专门的储箱回收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水汽会引起电器设备受潮短路,人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舒服。 遇险有80分钟时间逃生 在孤独的旅行中,天宫一号也许会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包括微流星、空间碎片等。为了防止这些“不速之客”的伤害,它自身带有防护板,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飞行器的撞击,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属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为了保护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安全性,科研人员制定了专门的预警机制,并用黄、橙、红代表不同的预警等级。 为了精确计算空间碎片出现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还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的是碎片与天宫一号发生碰撞的概率。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员都会进行碰撞概率的计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没有可能对天宫一号产生威胁。 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遇到危险的“访客”的。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一号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 在地面,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临压力应急试验,测试当天宫一号舱体出现5毫米漏孔时,所采取的措施能否维持舱压不小于70千帕,并能保持80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为航天员赢得充足的逃生时间。 ◎相关链接 天宫里那些“宝贝”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奔向苍茫宇宙,航天员在太空有了新家。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齐全。让我们数数天宫一号里的那些“宝贝”,看看它为航天员提供了哪些工作生活设施。 宝贝一:锻炼器材 天宫一号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如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下肢肌肉;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 宝贝二:灭火手套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都配备了灭火装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状的灭火湿巾,可以随处抓握火苗。它不仅耐高温,而且绝缘性能好,这是因为太空中的火灾大多是由电缆引起。灭火器只在火情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宝贝三:质量测量仪 为了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天宫一号装载了很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质量测量仪能在失重条件下“称量”人体质量,反映航天员飞行期间体重的变化。 宝贝四:心电装置 天宫一号携带了更新颖、更丰富的医监设备。如航天员随身携带的心电装置能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数据,而且不受测控弧段的限制。 宝贝五:回收设备 神舟飞船过去携带的都是消耗性资源,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从地面携带,而天宫一号首次对再生技术进行验证,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设备。电解制氧装置是将纯水制成氧气,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 本报综合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