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纪委书记打人,底气何来?
417万人一个科技馆或可回答“钱学森之问”□王传涛 
国庆长假的“减法”论调该歇菜了□邓海建 
2011年10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长假的“减法”论调该歇菜了□邓海建 



  国庆长假悄然掀过,在部分城市旅游节庆活动的助推下,旅游市场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每日通报数据计算,黄金周前5天,铁路方面总计发送旅客约3400万人次;民航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日前5天,民航旅客运输量约420万人次。     (10月7日中新网)
  每当这些数字盘点出来,总有专家或论者义正严词地提醒公众:长假弊端不容忽视。在“十一”黄金周的反思中,呼吁拆分声音年年铿锵,今年亦然。理由无非是耳熟能详的那些方面:譬如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过度损耗;道路交通拥堵不堪,安全事故必然增多;供求关系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而接待量的剧增又使得服务质量缩水,消费者利益受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意思就是一个:国庆长假,该做“减法”了。
  “黄金周”究竟是太长还是太短?貌似一直是个正说反说都有理的话题。自打1999年设立之后,没过几年,其存废就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几年前,五一“黄金周”灰飞烟灭,现在,一出问题又打上十一“黄金周”的主意。
  长假短假,凡事有利必有弊。黄金周衍生的诸多问题,本身并不在于长假本身,而是平日里公共治理欠账的“集中爆发”。譬如旅游业,流量控制制度与消费提示技术在哪里?譬如交通,拥堵难道仅仅是个资源问题?譬如旅游服务,人多一定是质量下降的必然诱因?……起码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是个舶来品,诸多国家都有集中休假时段,那么,它们为什么鲜有类似“严峻问题”发生?
  公众当记得一个经典案例:清华教授蔡继明建议将五一长假拆分之后,网友在百度上设置“蔡继明吧”,仅侮辱性帖文就有3000多条,蔡教授此后起诉百度,索赔210万余元。是非早已断定,但拆分黄金周之悖逆民意,多少可以窥斑见豹。有一点是肯定的:目前的“黄金周”,对于安享带薪年休假的阶层、或对于寒暑假雷打不动的群体,以及某些自由职业及离退休者来说,多那么一个或少那么一个意义并不太大——但对于最广大一线劳动者来说,每个法定长假都是难得的家庭聚会日,是“形势所逼”而非“权益所得”之下的休息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