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73个老小区提档变“年轻”
2011年10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73个老小区提档变“年轻”
  文化长廊成为西上虞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市四年来投资7亿元整改73个旧小区、243条背街小巷 ◎有97942户、31万居民受益,社区环境大变样更加和谐宜居
  上世纪90年代初,奎文区广文街道西上虞社区居民只要一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2008年3月份开始,该社区进行整治改造,从此彻底摆脱了“先天不足”的顽疾。10月7日,奎文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张宝国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他们共投资3亿元对辖区内37个老旧社区进行提档升级。另据了解,从2007年3月至今,全市共投资7亿元整治改造73个旧小区、243条背街小巷,涉及2613栋居民楼,有97942户、31万居民受益。
  回访
社区变样居民心里美

  老旧社区改造真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10月7日,记者走进西上虞社区,7号楼的居民韩月英乐滋滋地说,“原来的小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小区路面全是土路,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两只脚全是泥。自来水未实行一户一表,邻里纠纷多。冬天主要依靠土炉子进行取暖,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用土炉子取暖卫生令人忧,还存在安全隐患,老伴得天天劈柴生炉子……实在有太多的‘先天不足',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大打折扣。”
  摩天大楼展示了城市身形的高度,通衢大道伸展着城市骨架的宽度,而一个个小小的社区就是城市的细节和肌理。社区环境好不好,社区居民住得是否舒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社区居民韩柱礼对于小区面貌脱胎换骨,开心地说道:“原来的脏、乱、差彻底消失了,‘四通八达’的社区变成封闭式,还入驻了新的物业公司,社区环境更是不用说,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安全,心里也美。”
翻新
850万打造宜居社区

  奎文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张宝国说,西上虞社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占地5.4万平方米,现有居民楼45栋,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有居民1938户、6700余人。该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市政设施不配套,公共设施破损老化,违章建筑多,绿化面积少,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自2008年3月份开始,以精品化、人性化、生态化、人文化的理念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投资850万元对该小区实施整治改造。主要是清除违章建筑及乱圈乱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问题,维修建筑物公共部位,对雨污排水、供水、燃气、热力等进行改造和完善,实施弱电入地,翻修硬化道路,安装照明设施,对小区进行高标准的绿化美化。2008年7月底全部完工,共拆除违章建筑6000多平方米,建成了“孝”文化长廊,新增植树面积6000多平方米,栽植乔灌木15万株。
  通过改造,小区达到了路平、水通、功能全、绿化好、楼梯新、环境美的目标,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
投资
7亿元解决旧小区顽疾

  张宝国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奎文区对辖区内37个旧社区进行提档升级,对所有社区从基础设施、水电暖、雨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对小区的人行道、路灯进行整治,对违法建筑、乱搭乱占进行拆除,总投资3亿元,解决了路不平、水泡滴漏等旧社区的顽疾。
  据了解,从2007年3月至今,全市整治改造73个旧小区、243条背街小巷,涉及2613栋居民楼,有97942户、31万居民受益,基本完成原定总体改造任务,市区两级财政加上水气热等公用企业投资,改造费用达7亿元。旧住宅小区和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排水疏通了,实现雨污分流;道路全部重新硬化;楼体刷新了,垃圾道封堵了;实现自来水、管道燃气、集中供热入户;绿化面积大大提升;完善监控设施,实行物业管理,社区更加文明和谐。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玉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