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一些人对上学上班产生厌烦心理 |
恢复节前作息,赶走“假期综合征” |
|
|
本报讯 10月7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许多学生和上班族就要返回学校和工作岗位了,刚刚享受了假期自由散漫的生活,一些人对上学和上班产生了恐惧和厌烦心理。心理医生提醒,这是“假期综合征”,一定要提早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调整。 张天琦是潍坊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老家在泰安,假期期间回老家时,除了逛街就是和同学出去玩,都是晚上12点左右才睡觉。“放假就是为了放松,平常学业比较忙,压力大,只有过节才能回家和老同学放松地玩一下。”小张对记者说。 记者发现,像小张这样生活规律被完全打乱的在校大学生不在少数,有的还出现了“假期综合征”。“我儿子国庆期间天天在家玩电脑,我觉得孩子放假了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也没怎么管,谁知道今天我却发现孩子没有精神,并对我说他还没玩够,还想多放几天假,我担心孩子开学不能集中精力上课。”7日,家住早春园小区的丁女士对记者说。 除了在校大学生外,上班族也是“假期综合征”的敏感人群。在一家大型公司负责贸易销售的曲靖对记者说:“又要开始上班了,烦死了。”曲靖说,这个假期她几乎是在酒桌上度过的,因为长假期间结婚的朋友比较多,还有公司同事聚餐,自己不去不合适。应酬加上生活不规律,这几天她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肠胃不舒服,身体乏力,并没有感冒,就是不舒服”。记者注意到曲女士的确神情憔悴。 随后,记者采访了潍坊市中医院心理咨询科医生颜勇,他告诉记者,学生和上班族是“假期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这种人会出现疲乏无力、胃肠不适、精神状态松弛等症状。 针对放假过后人们应采取具体措施,颜勇建议,首先,要早睡早起,恢复节前的作息时间;其次,做好心理调整,学生把心收回来,上班族停止各种应酬,把身体和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最后,饮食要有规律、适当做些运动,多喝水和吃清淡的食物,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见习记者 王路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