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昌邑市奎聚开发区小区79岁居民姚宗南坚持义务劳动 ◎他默默付出不图名利,网络拍客将拍他的视频发在网上 “每天早上5时左右,你都能看到一位满头灰发的老人拿着自制的垃圾袋在小区和附近的山前街上捡垃圾。早在七年前,他就开始义务清理楼道卫生了,之后又把打扫小区内的卫生、小区前边街道的卫生作为自己每天早上的必修课。”一位网络拍客记录下了昌邑市姚宗南老人义务捡垃圾的一段视频,引起网友不小反响。根据视频上提供的信息,10月7日,记者一路寻访,终于找到了位于昌邑市奎聚开发区小区的老人的家。
寻访 做了好事不留姓名 大家都不知他姓啥 10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昌邑市山前街,沿街打听姚宗南老人家的住址。一提起附近是否有个常年捡垃圾的老大爷,大家都说见过这个人,但他具体叫什么、家住哪儿,大家都说不清楚。 “我们对这个老头印象特别深,因为一般的环卫工人都穿着工作服,但这个老头每天都穿得很干净利落,还文质彬彬的,看上去是个文化人。刚开始我们以为他是名退休的老工人在家闷得慌,趁早上锻炼身体时顺便体验一下环卫工人的生活,但之后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他出来捡垃圾,这一捡就好几年了。我们大伙都很感谢他,自从有他捡垃圾,我们这条街干净多了。”在山前街南边开小卖店的张阿姨对记者说。但当记者问起姚宗南老人家的具体住址时,张阿姨说老人每天早上捡完垃圾就走了,大家只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至于他具体叫什么、家住哪儿还真不清楚。 之后,记者又问了附近几个商店的老板,大家也都不清楚姚宗南老人家住哪。 “好像是在前边引黄济青小区附近住,你们去打听一下吧。”这时,旁边卖化妆品的李女士提了一句,让记者的寻访有了眉目。 印象 打扫卫生不图回报 居民称呼他大好人 得知记者是专门来采访姚宗南老人的,引黄济青小区的保安崔建平大爷热情地要给记者带路。 “这个老头可真是个大好人,我在这当保安快两年了,每天早上都能看见他拿着塑料袋到处捡垃圾,不光他们小区,就连附近的几个小区和前边的街道,他每天早上也都走上一圈,只要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崔大爷一边带路,一边对记者说,“我们这的人虽然都认识他,但也不知道他叫什么,我只知道他住哪个小区,带你们去打听一下吧。” 来到昌邑市奎聚开发区小区5号楼下,崔大爷说,他隐约记得姚宗南老人是住这栋楼,但是具体哪个单元就说不准了。 于是,崔大爷带着记者来到该栋楼一单元的张奶奶家,张奶奶一听说记者是来采访义务捡垃圾的姚宗南老人的,显得格外激动。“他可是个大好人呢,天天早上出去捡垃圾,风雨无阻。我们小区现在这么干净,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他来这大约7年了,天天打扫楼道,你去他那栋楼看看,那叫一个干净啊!”张奶奶说,“我们家老头在物业上负责小区环境卫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常常去帮我家老头干活,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中秋节的时候我就拿了点东西给他送去,但他坚持不要,说他打扫卫生并不是为了图什么回报。” 热心 自己掏钱买垃圾桶 只图大家用着方便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7日上午9时许,记者终于在奎聚开发区小区5号楼前见到了姚宗南老人,他正在楼下的草坪中捡拾垃圾。老人身穿黑色衬衫,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是依然精神矍铄。他左手拿着自制的垃圾袋,右手拿着扫帚,看到哪里有垃圾,就走过去捡,然后再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 站在旁边的保安崔大爷说:“这个垃圾桶还是这老头自己掏钱买的呢!”记者看了一下那个灰色的垃圾桶,比较新,的确与旁边其它的垃圾桶很不一样。“去年冬天,这只有三个垃圾桶,煤渣都倒在了路上,很是脏乱。”崔大爷说,“这老头看见了,先去找物业要求买只新的垃圾桶,可是物业只应下来了并没有给买,他就自己掏钱买了一个。” “小区里的垃圾桶都漏了,一到下雨的时候,污水全流到路面上了。老姚也不怕脏,每次都是又扫水又垫土的!”家住5号楼一单元的李女士说。 姚宗南老人却笑了,他说:“那三只垃圾桶都破了,冬天的时候煤渣又多,很多垃圾就倒在外面了,刮风的时候塑料袋什么的被吹得到处都是,我就去环卫局又买了一个。钱不多,只图大家用着方便!” 心声 坚持打扫楼道七年 只为美化环境尽力 随后,记者跟随姚宗南老人来到了他家,房间内一尘不染,收拾得干净整洁。 记者了解到,姚宗南老人出生于1932年,现在已是79岁高龄,退休前在内蒙古交通厅工作。 “网上怎么会有我的视频呢?”听到记者说自己的事迹已被上传到网上时,姚宗南老人非常吃惊。据老人介绍,1992年退休后,他一直在内蒙古,直到2004年才回到昌邑安度晚年。“在内蒙古的时候我就常常打扫楼道,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看到哪里不干净,我就觉得不舒服,所以来到昌邑后,我也一直打扫这里楼道的卫生。”老人脸上满是诚挚,他说:“我就是闲不住,看到楼道里脏乎乎的,就想去打扫一下,当时我老伴挺不愿意的,为这事还没少跟我拌了嘴。” “2009年,老伴去世后,我在楼上看到楼下草坪里的树枝上挂满了塑料袋,很不舒服。”姚宗南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那些塑料袋到处都是啊,尤其是刮风的时候,很是烦人。我就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就应该关心这个环境,就应该为美化这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每天早上大约5时,姚宗南老人就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自制的垃圾袋,行走在小区和附近的道路上捡拾垃圾。 今年2月,姚宗南老人被昌邑市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昌邑市文明市民的荣誉称号。 记者看到,在姚宗南老人的房间里挂着很多幅毛笔字,字体工整,苍劲有力。“我很喜欢写字,虽然不是特别研究,但老年人就应该给自个找个乐子,这样晚年生活才会很精彩。” “我扫楼道、扫街道并没有得到儿女的支持,他们经常劝我不要再干了,我理解他们的孝心,但我一直都觉得人活着就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我做这些,不是为了上电视、上报纸,也不是为了得荣誉证书,我想为自己居住的环境做一些尽心尽力的事,那么刮风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塑料袋了,呼吸的时候空气也会特别新鲜了。”姚宗南老人说着,有些天真地笑了。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陈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