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10月10日,在奎文区东关街道李家街社区活动广场,居民们正在利用健身器械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
|

|
|
◎村民通过城中村改造住上楼房,小区配套设施更全面 ◎娱乐健身医疗等网点遍布家门口,有力保障生活质量 社区内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等各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中村通过改造,华丽转身,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周边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明显提升……10月1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的潍坊,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地更绿了,城市更美了,幸福的笑脸更多了!“外地人为之向往,本地人为之自豪”的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形象,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村民变成市民,便利生活要素一应俱全 10月10日,记者在奎文区东上虞社区采访时发现,先前的低矮破旧农房不见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我们村经过城中村改造后,我家一共分到了六套房子,两个儿子每人两套,我和老伴住一套,另外,对外出租一套。”东上虞社区70岁的韩华道谈到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时,心里乐开了花。他说,原来村庄房子破旧,道路坑洼不平,垃圾成灾,卫生条件太差。 “现在好了,城中村改造后,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为市民,社区内的水、电、暖、燃气、有线电视一应俱全,整个社区整洁漂亮,管理井然有序。”东上虞社区居民姚先生开心地说,社区环境好了,房屋出租率也高了,租金也有所提升了。东上虞社区的居民们对于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商机无不赞叹,城中村改造后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域,蕴含着巨大商机,给安置在该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村民个人收入大大提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把保障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出台了《潍坊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起了以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3226户、1389万元,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478户、2211万元,实现了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的全覆盖。扎实做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三年投资7亿元,完成了73个旧小区和243条背街小巷改造,使31万居民直接受益,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配套设施完善,打造社区10分钟健身圈 如今,走进社区内,体育、医疗、文化、便民服务等各项设施齐全,社区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无需走太多的路,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娱乐、健身、医疗等各项便民服务。 奎文区东关街道李家街社区世纪花苑小区的居民姚先生说,原来小区内各种设施不是很完善,要想锻炼身体得到公园,有个头痛脑热也得走很远到药店买药……“自从2004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选进了新天地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绿化。小区内陆续增设了健身广场和健身器材,文化娱乐室等,打造社区10分钟健身圈。 如今,人们无不感叹,社区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足不出门就能享受到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便民服务。另一方面,当市民走出家门到公共场所休闲娱乐时,“方便”也不再是难题。 家住东风东街与北海路交叉口附近汇祥小区的居民宋先生说,随着物质生活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早上锻炼身体,晚上出来散步已经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以往在公共场所娱乐时,最怕找不着公厕。现在,随着一座座新建星级公厕的开放,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据了解,为解决市民锻炼对体育设施需求日益增加的问题,今年重点在城区公共绿地周边增设了双人秋千、平行天梯、双人漫步机、三人站式扭腰器等一大批体育设施;市环卫部门针对城区部分区域环卫设施不足的实际,今年在东风街、胜利街、健康街、北海路等城市主干道两侧,高标准新建改造城市公厕20个、垃圾转运站10个。 供水源头把关,市民无需担忧用水安全 “水跟空气一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水质安全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10月10日,记者在奎文区名门现代城采访时,几位居民都提出了对于城市供水和用水安全的关注。记者对此采访获悉,我市政府部门已对全市18家供水企业进行强制性监管,加大了对供水企业的水质指标性的监测,随时可以掌握水质动态,市民再也无需担心供水企业偷懒,从源头上确保市民的用水安全。 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主任张健说,为了更好地对城市供水进行监管、管理,特制定了《潍坊市城市供水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各县市区城市供水、节水主管部门根据考核标准,每季度对本辖区内城市供水、节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市市政局将每年对全市城市供水、节水工作进行两次检查。考核打分实行百分制,成绩分为良好、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城市供水主管部门、供水单位,监测中心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不能参加当年年度先进评选。 为保证我市水质按时稳定达标,各县市区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及供水单位已经采集了水样,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106项指标检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同时,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在全市城市供水单位推行水质报告制度,全市所有城市供水单位都要通过水质管理平台,上报日报、月报、半年报等水质报表,以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生活垃圾100%处理 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潍坊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师杨有田介绍,市区产生的城市垃圾统一进入潍坊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采用日本福冈卫生填埋处理工艺,采用五层防渗,整个场地推平后先铺30厘米厚粘土,压实后,铺一层无纺土工布,一层2毫米厚HDPE土工膜,再一层无纺土工布,即“两布一膜”,作为保护层和防渗衬层,其上面再铺50厘米厚压实的粘土层,整个防渗系统可确保垃圾渗滤液不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中。填埋场底部及中间部位均铺设由鹅卵石和横竖排列的有孔管组成的渗滤液收集管网,收集的渗滤液通过底层收集主管排到容量为8万立方米的调节池。 去年12月,我市又引进沼气发电项目,不仅极大减少了对臭氧层的损害,改善厂区环境和空气质量,而且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节约了能源。该项目投资1900多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和沼气管道都已完成,现在正在与供电部门进行发电联网的建设。 目前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产生的沼气可以发电,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本报记者 张玉丽 潘来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