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共建宜居宜业城市
 
标题导航
避难场所完备,有事不用慌
2011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避难场所完备,有事不用慌
  市民在看风筝广场设立的避难场所示意图。



◎市区利用公园、场馆等空间设立应急避难场所125处 ◎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政设施缺损可迅速解决
  成为一座让市民拥有幸福感的城市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有一条是不能缺少且占据重要地位的,那就是城市的公共安全。近年来,潍坊市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始终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住得安心、住得舒适、住得幸福。市民无不感叹,城市越来越美了,幸福的笑脸更多了!潍坊正以优美的环境,蓬勃的生机,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前来落户;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应对灾难 我市八区设立125处避难场所
  如今,在潍坊各大景区、学校、道路两侧等闲置地,随处可见设置的应急避难场所标牌以及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牌。10月10日,家住奎文区东庄南区的韩先生对记者说:“今年日本发生的大地震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可怕与无情,假如发生地震等突发灾难,我们该去哪儿避险?现在市民对避难场所越来越关注了。”
  10日上午,记者来到风筝广场,看到在广场南侧入口处,一块写有“潍坊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字样的标牌立在入口处东侧的绿地内。广场内设立了应急篷宿区,供避难者居住。在广场西侧的公厕旁立着应急垃圾存放的标牌,在广场北门,立着应急物资供应的标牌。此外,在风筝广场的周边道路胜利东街、四平路、行政街显眼处均设立了指示牌,清晰标注了避难场所的方位、距离。
  市地震局业务科科长汤永利告诉记者,风筝广场被列为应急避难场所后,一切应急设施已经准备就绪。潍坊风筝广场应急避难场所交通便利、场址安全、空间开阔,可容纳12000人,疏散30000人,达到国家一类应急避难场所标准。
  汤永利介绍说,应急避难场所共分为三种类型,如风筝广场的应急设施可以安置居民避难30天以上,属于国家一类标准。另外,在我市八区内体育馆、广场、绿地、社区等地建设了国家二类标准、国家三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国家二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可安置居民避难20-30天,国家三类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可临时安置居民避难3-5天。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潍坊市八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市内公共场、馆、所以及企业闲置地等空间设立应急避难场所125处,总占地面积280多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面积达到2.38平方米。
城市防汛 重点难点部位均实行特殊防护
  每逢出现暴雨或瞬间强降水,春鸢路铁路桥下就逃脱不了“水淹之苦”。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工程师王宗光住在市气象局宿舍楼,今年暑假期间,他在胜利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附近的培训学校给儿子报了一个培训班,每天接送儿子必须经过春鸢路铁路桥下。王宗光说,今年夏天一场强降雨,使春鸢路铁路桥附近变成了一片“海”,他们宿舍楼周围全是泥路,而春鸢路铁路桥下的积水更是达到了1米多深,儿子在外面回不了家,把他急坏了。当时,市市政局的防汛人员及时赶到,采用移动泵车对路面进行排水,没多久道路就畅通了。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排水管道从设计规范来讲,是按照“一年一遇”设计的,所谓“一年一遇”是每年至少有一次会出现雨水流通不畅的情况。我市的排水管道设计参数不是很大,因此从地下管线的设计方面无法找到缺陷。当瞬间出现强降水,即使各个方面都具备,路面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积水。
  “每逢遇到强降水,我市的积水区大部分集中在南北方向的铁路桥下,这也是我们防汛的重点和难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孙传平介绍说,北海路铁路桥、青年路铁路桥属于自流式排水系统。去年,市政部门对北海路铁路桥进行了工程改造,在北海路铁路桥铺设了长约1公里、管口直径为1500毫米的排水管道,将雨水直接排到虞河,极大增强了排水效果。青年路铁路桥排水系统一直比较好,较少出现积水情况。
  鸢飞路、潍州路、春鸢路、长松路铁路桥都是用泵站进行排水。对重点部位的防汛,他们实行专人盯靠。
  除了铁路桥外,河道也是城市防汛的重点。市市政局排水治污科科长张世武介绍说,白浪河、虞河等河道专门设立了拦水闸、橡皮坝等排水设施。每逢降雨,拦水闸、橡皮坝将起到疏通雨水的作用,确保汛期河道安全。而雨过天晴,拦水闸、橡皮坝成为河道上的一道靓丽的景观。
城市管理 数字化模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过去‘难事无人管、好事多头管’的状况。”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负责人张桂凤说,群众身边如果有诸如污水井盖损坏等烦心事,发生后不到两小时即可成为有关部门案头的急事、大事。新模式运转一年多来,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和平路与小商品城汽车站北侧巷内有占道经营摊点,影响市容和交通。”10月8日,这条信息很快从现场传到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经立案后立即下发到二级指挥中心,最后潍城区城管执法分局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处理,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30分钟。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孙玉江说,数字化模式将管理城市的众多部门整合为监督和管理两个轴心,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建起了覆盖全时段、全区域的城市管理体系。他说,以前,城市管理、监督往往是“二合一”,“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并且自己改正”,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有“看见了只当没有看见”的情况,处理效果也只有少数人知道。现在,监督、管理分开,巡查员会尽职尽责寻找不足,监督指挥中心会全力督促责任单位快速处理,城市面貌当然会显著改变。
道路桥梁 时常养护定期体检
  城市桥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畅通出行的交通设施,又是美化城市环境的艺术品,其安全运行更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安全。
  为了城市桥梁的安全与健康,除了坚持日常的巡查和正常养护以外,每隔1-2年都会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检测。市市政养管处主任王世鑫介绍说,近年来,市区车流量剧增,桥梁的承载负荷日益加重,桥梁病害也在逐年增多。桥梁和人一样都有一定的寿命时限,当桥梁结构部件发生病变或退化时,及早地查找病因和对症治疗是延长桥梁使用寿命最有效的途径,检测就是为了给桥梁防病治病。
  目前,市市政养管处所管辖的范围主要是中心城区32条主干道和白浪河、虞河、张面河上的27座桥梁。城区32条主干道全长159公里、主路面积426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26万平方米,主干道沿线埋设着302公里的地下雨、污水排水管道并设有两万余个雨、污水检查井。
  王世鑫介绍说,由于其管辖范围点多线长面积广,所以管理难度很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为了把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办好,近几年来,市政养管处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主动改进养护管理模式。他们对道路、桥梁、地下设施及城区防汛重点采用了区域化、网格化的日常巡查管理模式,加大日常巡查密度和每月督查力度,随时掌控和通报情况,及时处置各种险情。同时,把计划性养护和临时性抢修结合起来,加强计划性养护工作,如汛前雨、污水井清淤,管道疏通等,提高临时性抢修的速度和效率。
  另外,着重对道路病害的早期治理,如沥青路面灌缝等,降低投入成本;积极探索市区道路深挖回填的快速修补方法,缩短了道路抢修时间;自行研制开发了城区地下设施电子地图,方便了问题管道的抢修查询;引进和运用省桥梁管理软件,并委托省内桥梁检测权威机构适时对27座桥梁进行检测评估,使桥梁养护管理实现了数据化、信息化、科学化。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玉丽 潘来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