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护国讨袁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孙中山高度重视潍县战绩
2011年10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中山高度重视潍县战绩
  《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



  孙中山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华革命党,9—12月主持制定了《中华革命党方略》,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自任大元帅,实行武力推翻袁世凯专制政府,建设完全民国。1915年夏末,孙中山多次召集本部军事会议,决定组建国内四大中华革命军。其中,孙中山最看重的东北军以居正为总司令,总部设山东青岛。1915年11月15日,居正率部到达青岛,举兵讨袁。期间,孙中山对居正的指示电文、信函不断,还曾打算亲赴山东指挥讨袁起义。

讨袁行动屡败屡战,全国布局组织起义
  1915年11月15日,日本东京本多郡千驮谷町(今涩谷区)中华革命党本部,孙中山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送行。当日,居正等人乘船越海赶赴青岛,准备开展反袁军事斗争。
  此时,刚过49岁生日、为中国共和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孙中山先生,两鬓已经斑白。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任。孙中山原以为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之民族、民权已实现,最要紧的是民生建设,便接受袁世凯授予的“筹画全国铁路全权”职,领导中国的铁路建设。不料,大权在握的袁世凯马上翻了脸,先是派人刺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后又不经国会讨论,强行与五国银行团签订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此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激起了全国性的反袁浪潮。
  1913年5月6日,袁世凯颁“除暴安民”令,借以镇压各地反对其大借款的活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袁。失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袁世凯并没有善罢干休,他下令解散国民党,通缉孙中山;先后两次派刺客赴日,刺杀孙中山;解散国会,废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就职中华革命党总理。随即,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发布《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号召反袁,倡导共和。从这年秋开始,革命党人相继在上海、广州、江苏、安徽、陕西、湖北、福建等地发动武装起义,由于组织零散,多数举义成功后旋又失败,有的甚至起义未成即被镇压,反袁护国之路历尽坎坷。
  1915年夏末,孙中山召集廖仲恺等,接连举行十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汲取历次反袁起义的教训,统一领导,重整队伍,在全国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西北军。任命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部长陈其美为东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上海;党务部部长居正为东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青岛;政治部部长胡汉民为西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广州;原交通部次长于右任为西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陕西三原。

筹划攻济南取北京,派遣居正进驻青岛
  在中华革命军的四个军中,孙中山最看重的是东北军。孙中山在日本期间,一直要求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但均遭拒绝。袁谋划称帝之时,日政府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此前,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日政府将袁操控于股掌之间,曾支持其称帝;后来袁又倾向欧美,加之反袁潮涌,日政府考虑难以掌控,弃之又有不甘,便暗中支持反袁力量,以期日后与“新政府”密交。当时胶济线为日军所侵占,东北军可藉此之便,从青岛进击潍县,以潍县为大本营,收复鲁中、鲁东,进而攻占济南,直取北京。
  正因为对东北军的倚重,孙中山选派辛亥革命的元勋人物居正统领军队。居正,字觉生,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两次策动武装起义,1912年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二次革命”时率少数随从配合部队在上海吴凇炮台坚守数日,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任职东北军总司令时,居正39岁。在他赴青岛前,孙中山特别叮嘱,中华革命军讨袁,东北军应作先锋。假定东北军进攻的第一目标是潍县,第二目标是济南,任务艰巨,一定有很多困难。在东北军方面,固然有一部分力量,可是敌军第五师的力量却不能轻视。
  1915年11月15日,居正率部到达青岛,在原德国驻青岛总督官邸设立东北军总司令部,进行起义筹备。送走居正后,孙中山调度国内和在美国的革命党人,组织筹集款项、购置军械,部署反袁事宜。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揭露“袁之暴虐,更甚于清”,“背弃前盟,暴行帝制”,痛斥其“既亡共和,即称民贼”,呼吁各方力量“戮此民贼,以拯吾民”。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起义,成立护国军出兵讨袁,孙中山加紧部署中华革命军各军的起义工作。
指示电文信函不断 曾拟亲赴前线指挥
  眼看袁世凯称帝丑剧上演,总统府改为新华宫,民国五年变成“洪宪元年”,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心忧如焚。据现存资料统计,仅1916年3、4月份,孙中山就向居正发出指示或答复电17次,有时一日两电。这些电文内容包括,交待枪械、经费运交事宜,询问起义准备情况,与济南联络有无反正可能等。3月13日,孙中山致函居正:“云、桂战况不佳,须有新生气,以振起全局”,希望“能于月内速动,宜急切着手起事,当先取济南”。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国号。4月27日,孙中山返回国内。5月25日,他接到东北军开始进驻潍县的电报,马上复电:“潍县得,甚慰”。
  对于东北军,孙中山不管身在他国还是回到上海,都给予特别关注,甚至曾要亲赴前线指挥。3月29日,孙中山就在给居正的电报中说,如果与守军达成和平协议,“文当亲来指挥”。6天后,又致函居正:“现在比较各处之形势,不特山东为扼要,且觉最有希望,故欲兄以全副精神对之,期以必占济南,则东北全局,克迎刃而解”,“现在弟认济南为至重要地点,若济南一得,弟当亲来。”4月24日,孙中山回国前,电告居正:“济南得手,文(或)来鲁。”
  5月21日,已经到达潍县前线的居正发电请示:“靳云鹏恳派代表赴济磋商,先生早临,渴望迅速解决。”此时,东北军与潍县守军和谈已达成协议,几次派兵袭击济南,感到危急的山东督军靳云鹏意欲拖延。5月24日,孙中山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分析,“山东地处南北要枢,且有铁路海运之便,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则山西、陕西、河南各省必起而与之呼应。于是,则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并告之“文已决心亲赴山东,集结同志力量,全力以赴。”由于情况复杂,5月30日孙中山电告居正:“……文不宜即赴鲁,济南得可当行。”6月9日,袁世凯病亡,形势发生变化。孙中山为大局计,决定收束中华革命军。孙中山亲赴前线指挥讨袁的愿望,终未实现。
◎相关链接
致直鲁晋省革命同志函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三日)
  同志公鉴:
  袁氏柄政以来,全凭藉直隶总督之余孽,作福作威,毒逋四海,固不待筹安会发生,而知其必叛民国也久矣。吾党自癸丑失败,惨淡经营,日不暇给。上海发难而后,云、贵踵起,竖讨袁之义旗,作共和之保障,此吾人所中夜欣祝者也。惟是云、贵局限一隅,胜败之机,尚难预决。故欲缩短战争之期间,保全国家之元气,事半功倍,犹解倒悬,非从袁氏根本地推翻不可。加以北方健儿、山东豪杰并起亡秦,殆指顾间事耳。
  文实有鉴于此,特派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隶、山东、山西革命军进行事宜,前来与诸同志相见。务希各披肝胆,协力同心,义勇奉公,精诚服务,以达吾党远大之目的,文实有厚望焉。
  专此布达,并颂
公安
               孙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