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整治背街小巷,奎文法子多
针灸拔罐,他们觉得挺神奇
2011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治背街小巷,奎文法子多
  10月15日,奎文区环卫处工作人员对加设在幸福街的垃圾桶进行编号。



◎加设果皮箱、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设施,解决垃圾倾倒难题 ◎改进作业模式,让环卫工人将精力集中于路面和动态保洁
  背街小巷一直是制约我市卫生质量提升的瓶颈,10月15日,记者在采访时留意到,奎文区幸福街、友谊街、安丘巷等环境卫生较差的背街小巷,如今街容街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奎文区环卫处办公室主任韩传义告诉记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最近,他们通过采取加设垃圾收集设施、改进作业模式、提高保洁标准和增加环卫经费等措施,加大治脏力度,使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道路保洁是环境卫生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去年9月份,奎文区主次干道保洁质量全部提升为I级,主路面清扫全部实现机械化,繁华路段保洁时间延长到晚上10时30分,道路保洁质量明显提升。与主次干道相比,部分背街小巷因沿街商铺较多,人流量大,暴露垃圾多,保洁效果不甚理想,成为制约奎文区卫生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就如何做好背街小巷卫生保洁工作,奎文区环卫部门先后采取了加强督查、加大处罚力度等多项措施,但收效甚微。奎文区环卫处先后多次与保洁公司及沿街商铺经营业户进行座谈,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韩传义表示,通过调查发现,背街小巷人流量大,暴露垃圾多,但缺少果皮箱、垃圾桶等垃圾收集设施,沿街商铺产生的垃圾无处倾倒,经常是“环卫工人前脚扫完,垃圾后脚堆满”,这是造成背街小巷卫生保洁质量差的根本原因。
  为此,从9月份开始,奎文区环卫处着手解决背街小巷垃圾收集设施“缺位”问题,在广文街、中学接、中和街、南乐道、行政街西段等5条街巷加设果皮箱61个,在幸福街、友谊街、院校街、行政街东段等20多条商业密集街巷加设垃圾桶120多个,有效解决了垃圾倾倒难题。
提高标准增加经费
  此外,为了减轻保洁人员的劳动量,奎文区环卫处改进了作业模式,夜间加派专车清运垃圾。韩传义介绍说,垃圾有了投放点,一旦垃圾投放点垃圾多了就需要及时清运,以免造成垃圾外溢,污染周边环境。为此,奎文区环卫处专门调派4辆垃圾收集车,配备专门人员对投放点的垃圾进行清运。为了不影响沿街业户的经营活动,奎文区环卫处将夜间垃圾收集时间定在了晚上7时至0时,该时段恰是垃圾产生的高峰时段。垃圾有专人收集清运,保洁员每天早上的工作由“收运垃圾”回归到“清扫保洁”上,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路面清扫和动态保洁上,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状况也由此有了很大的改观。
  此外,奎文区环卫处在提高保洁标准的同时还增加了环卫经费。垃圾清运、路面保洁都需要由人来完成,说到底还是经费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没有与保洁标准相匹配的经费作保障,很难达到所要求的保洁标准。奎文区环卫处在提高背街小巷保洁标准后,原先的保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原先的经费标准也不能完成新的工作任务。为此,9月底,奎文区环卫处果断解除了原保洁合同,按照新标准、新要求重新进行招标,招标后保洁经费增加了近一倍,为背街小巷保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经过整治街面靓了
  韩传义告诉记者,奎文区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决定先将治理难度较大的幸福街、友谊街、安丘巷三条街巷列为“规范垃圾投放试点街巷”,10月15日,奎文区环卫、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向三条街巷的沿街经营业户发放了“关于定点投放垃圾的通知”,当天共发放材料500余份,使沿街经营业户对垃圾定点投放知晓率达到100%。同时,执法部门将巡回督查,对“垃圾乱到”行为进行规劝和教育,对拒不配合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罚。
  “现在路边有了垃圾桶,店内垃圾倾倒方便多了!”安丘巷一家门头房店主身有感触地说,原来的时候,安丘巷的垃圾都堆放在路边,一阵风吹来,塑料袋漫天飞。加设垃圾桶后,街面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负责友谊街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魏启明告诉记者,友谊街在没设垃圾桶前,他们每天早上上岗后,街上到处都是垃圾。自从垃圾实行定点投放以后,他们的工作量明显减轻了。
  韩传义说,现在有些沿街商铺经营业主,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短时间内没改过来。下一步,执法部门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拒不配合的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拒不配合的个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在此,呼吁广大业主,多走两步路将垃圾投放在收集容器内,虽是举手之劳,却彰显你我素质,体现社会文明,也是为我市创建宜居宜业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玉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