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田地里正在焚烧的秸秆。 |
|

|
|
◎诸城市皇华镇一家企业用玉米秸取代煤炭作为锅炉燃料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将秸秆变废为宝才能根治焚烧 眼下,正是“三秋”大忙时节,农民在收获庄稼后,经常有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不仅严重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极容易引发火灾。11月17日,记者在诸城市相州镇六村附近的公路旁看到,田地里农民正焚烧玉米秸秆,一时浓烟滚滚。记者采访了解到,秸秆焚烧一直屡禁不止,而对其实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才是根治农户焚烧秸秆的良策。
现象 焚烧秸秆田间烟四起 11月17日,记者途经诸城市相州镇六村附近的公路时,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又有人在烧秸秆了。”同车的司机抱怨道。记者看到,路北边一块玉米田里有农民正点燃一片玉米秸秆,火势借着风势燃烧起来,一时浓烟滚滚,烟雾弥漫了大片田野。 “不是我们一家在烧,好多人都这么处理秸秆。”正在燃烧秸秆的农民告诉记者,“谁能帮我们处理掉秸秆啊?谁要拿走,免费给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图省事,在收完庄稼后直接在田地里把秸秆焚烧掉。为了解决焚烧秸秆的问题,每到收获季节,各级政府都要专门下发“禁烧令”,采取各种措施禁止焚烧秸秆,虽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焚烧秸秆的现象却没有得到有效杜绝,形成了“年年禁烧年年烧”的被动局面。 焚烧秸秆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秸秆用途大幅下降,回收利用率低。过去农村都是烧火做饭,秸秆是主要燃料,但现在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燃料换成了液化气、电,秸秆失去了主要燃料的功能,又没有人及时回收,就成了废弃物,留在田地里还影响耕种。 其二,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他们农忙时节返乡匆匆忙忙干完地里的农活后,还急着外出挣钱,如果再收拾田地里的秸秆,费时费力又不划算。所以不少农户收完庄稼后,就把田地里的秸秆一烧了之。 对策 要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诸城市农业部门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其实秸秆综合利用还是有很多办法的,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才是根治农户焚烧秸秆的关键。目前,我们正在逐步落实这项工作。” 在诸城市皇华镇的乡村公路上,记者看到一车车的玉米秸被运到当地的一家橡胶企业。一位来送秸秆的农民告诉记者,这些玉米秸可以取代煤炭,成为该厂蒸汽锅炉的燃料。据该公司的李德建介绍,每吨秸秆的价格在100元左右,按一天烧40吨秸秆计算,需要花费4000元左右。如此一来,“秸秆代煤”一天就能省下1000多元左右。目前,该企业锅炉所烧的农作物秸秆、花生壳等都是就近取材,主要“消化”了诸城周边农村产生的秸秆,每年约需秸秆15000吨左右,比用煤节约了18%的费用。 在工人们烧锅炉时,记者看见锅炉的烟囱上没有烧煤时滚滚的浓烟,只飘出一缕缕淡淡的轻烟。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在使用秸秆新燃料后,锅炉排放的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比用煤炭时减少了99%。 据了解,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农作物、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即“变废为宝”成了“秸秆煤炭”。它具有比重大、热值高、燃烧好、成本低、使用方便、洁净卫生等优点,便于贮存和运输。可替代薪柴、煤、天然气、液化气等广泛用于生活炉灶、取暖炉、热水锅炉、烘干炉、工业锅炉、供炊事取暖,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清洁、可再生的燃料。与燃煤相比,这种“秸秆煤炭”在使用中可减少烟尘排放量50%至70%,大大降低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这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一直以来,环保部门都是采用行政命令禁止燃烧,这短时间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终究“禁”不住偷偷燃烧的农民。诸城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只有对秸秆综合利用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吹响“集秸”号,将秸秆真正变废为宝,才能让老百姓从“不敢烧”,变成“不愿烧”,才是解决秸秆燃烧问题的良策。 文/图 本报记者 秦子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