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卡扎菲被俘身亡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卡扎菲被俘身亡
 
标题导航
利比亚并非万事大吉
2011年10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利比亚并非万事大吉
  10月15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向卡扎菲残余势力射击。



◎“全国过渡委员会”已在军事上控制全国 ◎执政当局仍面临着恢复国内安全等困难
  卡扎菲身亡,标志着卡扎菲及其家族的政治命运彻底走向终结,也标志着利比亚局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卡扎菲丧生必将对利比亚局势的未来发展以及国际社会与利比亚的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然而,对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国际社会来说,卡扎菲身亡并不意味着利比亚未来将是一片玫瑰色,相反种种挑战已经摆在有关各方,特别是利比亚执政当局的面前。
  卡扎菲为何性命不保
  俗话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卡扎菲被打死,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利比亚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直接结果。在利比亚全境的绝大多数地盘已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占领的情况下,卡扎菲支持者早已被逼入墙角,无路可退,加上北约近来继续对其控制的少数地点加强轰炸,他们被打败是意料中的事情。
  此外,由于利比亚的几个邻国,特别是阿尔及利亚在“全国过渡委员会”和西方国家施加强大压力的情况下,都已表示不接受卡扎菲本人到本国流亡,这就切断了卡扎菲的后路,他只有四处躲藏或者以死相拼,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20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攻占。“覆巢无完卵”,在最后的据点失去之后,卡扎菲已是无处可躲,无力再战。
  人们也许会问,卡扎菲为什么不选择投降?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投降不符合卡扎菲的个人性格。事实上,卡扎菲一直心高气傲,从战争一开始他就宣称要战斗到底,直到最近还沉湎于扭转败局的幻想之中。但是,战场不相信口水,实力才是决定因素。二是投降也不一定给卡扎菲带来善终,在内战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背景下,如果他选择投降,“全国过渡委员会”要么在国内审讯他,要么把他送到国际法庭。无论在哪儿受审,他可能都是凶多吉少。
老卡丧生影响几何
  从军事上来说,卡扎菲丧生将为持续至今的利比亚战争画上句号。虽然极少数卡扎菲的忠实支持者今后还可能制造一些零星的暴力事件,但是从全局来看,战斗已经完结。这标志着“全国过渡委员会”已在军事上控制全国,也有利于其加速改善国内的安全状况。相反,如果卡扎菲结局未见分晓,他作为旧政权的象征作用和影响力就无法去除,卡扎菲的支持者会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继续抵抗。
  从政治上来说,卡扎菲丧生正式宣告卡扎菲时代在利比亚的彻底终结。这显然有利于“全国过渡委员会”,因为卡扎菲丧生后,影响和阻碍一些国家承认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得以消除。目前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对“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地位予以承认。卡扎菲之死将使“全国过渡委员会”得到更多政治支持。
  此外,卡扎菲丧生将使“全国过渡委员会”可以把精力全部转移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建上来。
恐怕难以万事大吉
  对“全国过渡委员会”来说,尽管卡扎菲丧生为其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但是“全国过渡委员会”并非从此就高枕无忧;对利比亚来说,卡扎菲丧生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前景从此将呈现一片玫瑰色。
  如今,经历战乱的利比亚社会秩序混乱,基本安全缺失。虽然卡扎菲已经死亡,但他的一些追随者可能已散落民间,成为安全隐患。一些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也在蠢蠢欲动。此外,利比亚派系斗争、部族矛盾也可能引发新的冲突,加剧社会动荡。因此,如何尽快恢复国内安全是“全国过渡委员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其次,如何尽快进入执政角色,也是“全国过渡委员会”面临的一大考验。由于其立足未稳,经验不足,“全国过渡委员会”施政起来难免困难重重。为了完成政治过渡,“全国过渡委员会”需要组建政党、成立政府、颁布宪法、举行选举。完成这些任务显然是一项浩大的政治工程。
  再者,“全国过渡委员会”内部构成复杂、意见多元,难以形成合力。在组建新政府的问题上,“全国过渡委员会”内部矛盾重重,组建工作被迫一再推延。能否弥合新政权内部分歧,将决定这个国家的重建能否平稳推进。而新政权一旦在权力和利益分配问题上处理不当,极可能激化矛盾。此外,利比亚目前有至少150个部落,这些力量在未来国家重建过程中将提出各自的政治诉求。
  最后,如何妥善安置前政权官员,也是“全国过渡委员会”必须审慎处理的问题。如果一味排挤他们,这些人可能除了斗争别无选择,而利比亚也将会复制“伊拉克模式”。
◎观察
  北约不会过早放手
  就在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加紧攻打卡扎菲残部之际,北大西洋理事会举行大使级会议,在外界普遍关注的军事行动何时结束这一问题上,会议未置一词。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武装攻占利首都的黎波里、控制战局已近两个月,北约却迟迟没有宣布军事行动结束。此间观察人士指出,北约态度谨慎,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当前利比亚安全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让北约难以过早放手。
  利执政当局武装在苏尔特的战斗中却遭遇卡扎菲残部的顽强抵抗,这超出了北约指挥官的预想。加上利当局武装组织不力、进攻乏术,卡扎菲残部依靠在苏尔特的坚固工事,竟坚持到今日。这也让北约不得不重新评估卡扎菲残余武装的战斗力和破坏性,不敢轻判形势。
  即便利当局武装完全占领苏尔特和拜尼沃利德市,歼灭据守的卡扎菲残部,北约也不会贸然宣布军事行动结束,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如果卡扎菲仍下落不明,他的存在对于利比亚的未来依旧构成潜在威胁。有西方媒体报道,卡扎菲正暗中聚积力量、伺机发动反攻。第二,当前利比亚武器泛滥,这首先对国内安全局势构成直接威胁,西方国家还担心疏于监管的武器会流落国外或恐怖分子手中。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执政当局承诺在解放苏尔特后,开始政权过渡,但考虑到当前利内部派别林立,能否实现政权和平过渡、稳定安全局势仍存变数。在这种情况下,北约自然希望能对利政权过渡继续施加影响。北约官员也明确表示,北约何时结束军事行动将考虑“利当局是否具备保护平民的能力”。
  由此看来,虽然一些北约国家承受着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和经济压力,但考虑到利比亚当前局势,行动一时还不会终结。即便局势发展如北约所愿,北约可能更倾向于采取逐步退出的战略,而不会立即完全脱身。在军事行动结束后,北约也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影响利比亚局势的发展。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已表示,如果收到请求,北约愿意帮助利比亚当局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实施改革。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