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上世纪50年代创建的新华影剧院。 |
|

|
|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后,在市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鼓舞扶持下,东门里大街的工商业户相继开业。到8月底全街商铺全部复业,还新增了37家。潍坊特别市市立联合中学在大十字口西原县中旧址成立;“光华书店”在原长城药房处开业;市政府对东段路面重新修筑;全市第一大建筑新华影剧院建成。在1958年全国“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中,邓发西街是全市第一条达到“五洁四无”标准的街道。 新华影剧院为解放后全市第一大建筑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28日潍坊特别市警备司令部在大十字口东路北一座大门内成立。在潍坊特别市政府领导下,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顺利进行。县城市区政府于5月5日成立,5月8日东门大街政府和西门大街政府同时成立。6月1日市政府为纪念“四八”遇难烈士之一邓发同志,将中山大街改为“邓发街”。随后两街政府合并为“邓发街政府”,在大十字口东路南办公。在市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鼓舞扶持下,东门里大街的工商业户相继开业。坊子电气公司潍县转电所在西门里张家大门设营业处,邮电局在东段路北的营业部和在十字口东路北的新华书店于5月8日同时开业。泰记布店、亚东大药房、源顺服装店等77家也都开业。6月份,青年书店,华北书店,致新商店,福昌布店,汇丰商店等开业。泰东商行分为两家,东门为泰隆商行,西门为五合商店。到8月底全街商铺全部复业,还新增了37家。9月初总部设于香港,在平壤设有分部的“光华书店”在原长城药房处开业,全街商业欣欣向荣。 5月10日,潍坊特别市市立联合中学在大十字口西原县中旧址成立,郝艺军任校长,6月4日正式开课。市政府开办的潍坊特别市地方行政干部学校在四牌坊路南成立。市长姚仲明兼任校长。文庙内部分房屋清理后设立市政府招待所。山东省青年联合会驻潍办事处设在东岳庙,市学联和新青团潍坊市委机关亦驻此。东岳庙东门设有“大众图书馆阅览室”。 市政府为适应本街日益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对东段路面重新修筑,工程招标于9月进行,潘云亮的潍坊云亮营造厂中标,10月份开工,建成中心道路宽五米全水泥石子路面,两边砌路牙石,各设宽一米多石板人行道,12月竣工。 潍坊特别市警备司令部于12月8日迁至市公安局大院。大十字口东路北原址成为山东省总工会驻潍办事处和潍坊市总工会驻地。 1949年在亚东医院成立潍坊市联合医院(1952年8月改称市立医院,1958年迁青年路)。 1950年市联合中学校本部迁入文庙,原校园为分校。联中只用了文庙大成殿及其以北各院。大成殿月台以南的建筑,于1949年拆除后建成一座大草棚,办工业品展览和物资交流。1950年拆除草棚建成解放后全市第一大建筑新华影剧院,“新华影剧院”五个大字为郭谷石书写。开幕的第一场电影是“我这一辈子”,第一场戏是四小名旦之一许翰英主演的“红娘”。 1950年谭蔚翰为经理的光华联营供销公司在原泰东大楼开业。恢复楼上楼下营业,并设后院营业厅,成为当时全市营业面积最大的百货店。新华影剧院和光华公司都装有高大的红色霓虹灯。入夜这一段街道红光灿烂分外热闹。
爱国卫生运动中邓发西街成学习典型 1951年11月15日,潍坊市建筑公司在本街西段成立,1952年6月青岛建筑公司潍坊分公司并入。1953年9月改称昌潍建筑公司。 1952年市联中改名为“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1954年迁到中学街)。 1953年光华公司解体改组。该大楼成为潍坊市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拆除了原有的哈哈镜,改为普通大镜子。同年新华印刷厂由棋盘街迁至本街西段路南陈家大门。 1954年拆除东城门及其钟楼。在新建的和平路邓发街路口西南角,建成新华书店市店办公营业楼。这是解放后本街路南新建的第一座现代二层商用转角楼。同年街政府撤销,本街由大十字口分为邓发东街和邓发西街两个居民委员会分别管理。 在1958年全国“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中,邓发西街是全市第一条达到“五洁四无”(室内、厨房、庭院、厕所、街道清洁,无蚊子苍蝇、老鼠、臭虫)标准的街道。4月3日,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师哲、副省长余修来到本街深入户内检查卫生工作。师哲满意地说:“就邓发街的条件与北京相比,该街的卫生工作已经赶上了北京市。” 4月中旬,山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邓发西街为典型,号召全省人民“学习司里街(济南)”、“赶超邓发西”。 1965年10月28日街名又改,成为东风大街的一段。从此东风浩荡,风雨兼程。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启了本街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丁永恩 (潍城档案馆、谭先民、郭子宣、刘秉信、陈瑞曾诸先生提供部分资料)
◎相关链接 县城沦陷物资紧缺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1938年1月9日,县长厉文礼率全县武装撤离县城去了南部山区,县城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第二天,即1月10日,日本侵略军兵临西门城下,维持会长毛寄尘率绅商几十人出西门迎接日军进城,在西门里张家大门接待了日军头目,至此,潍县城陷落了。日本侵略者禁止有色金属民用,对棉织品实行统配,物资全面紧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日伪军在城门设置哨卡和路障,盘查行人,致使街上行人稀少,百业凋零。1945年8月抗日胜利潍县光复,物价曾一度回落,然而好景不长风云突变,物价连番暴涨,国民党军仍严把城门,地方军政横征暴敛,一般店铺无法起死回生,就连资金雄厚的大店如泰东也频临破产。
邓发 邓发(1906—194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原名元钊,广东云浮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邓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起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闽粤赣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长征时,中央军委纵队政委。1936年去苏联参加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工作。次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40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民运委员会书记。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5年9月代表解放区职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职工代表大会。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