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人包括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观念中,养猪是“下里巴人”该干的活儿,大学生的手就该拿笔杆子而不是猪食盆子。但话又说回来了,当你通过辛勤奋斗过上了好日子,幸福地数着用汗珠子换来的票子时,又怎会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11月3日,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一次讲座上回答大学生提问时,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可以自主创业,“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该言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对此持批评态度。 (本报今日A23版) 中国人爱面子,中听不中用的话总比中用不中听的话受欢迎,所以当谈到“大学生就业”这个敏感话题时,高喊不切实际的美丽口号者往往特受尊崇,但如果谁敢叫大学生回家养猪或者摆摊修鞋,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不但网民群起而攻之,舆论界人士也会跟风批判,甚至不惜揪出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批判——抛出“养猪论”的叶副局长就明显触犯了众怒。 略微翻看一下网络上那大堆的批判性文章,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家并没有真正结合叶青说话的环境与语境来好好理解他的言论,而是片面地将其归结为一种观点:大学生毕业后就该直接去养猪。进而,有人就以教育专家的口吻说,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养猪;有人愤愤然地嘲讽,当年用卖猪的钱读大学原来是为了更好地养猪;还有人忧心忡忡地认为,其实养猪的风险也很大,经常坐过山车般上下浮动,叶青的指导可能会让大学生赔本。看来,人们已经揪住猪尾巴不放松了,非要据此泼这位副局长一身猪屎方肯善罢甘休。但如果你耐心地逐字读完那条新闻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叶青是说大学生可以有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和自主创业四种就业方式,而所谓的“超市猪肉贵可以去养猪”只不过是谈到自主创业时打的一个比喻而已,并没有建议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养猪,也没说一定得去养猪。 但换个思路来看,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养猪呢?猪虽然喜欢躺在又臭又黑的烂泥里打滚,但它换来的票子却跟蹲在写字楼里敲键盘换来的票子一样好使,如果经营有方,养殖者会比当前大多数所谓的白领赚得更多。当然,在许多人包括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观念中,养猪是“下里巴人”该干的活儿,大学生的手就该拿笔杆子而不是猪食盆子,但话又说回来了,当你通过辛勤奋斗过上了好日子,幸福地数着用汗珠子换来的票子时,又怎会在乎别人怎么看你?老实说,那个时候,别人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当然了,我在这儿大谈特谈的养猪并不单指养猪,也包括许许多多需要投身基层的创业门路,这些就业门路可能很脏很累,或者起点低得可怜,但它也许能够带给你日后的成功,顶差也能挣碗饭。就业形势已经摆在眼前了,据媒体报道,2012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700万,而且未来五年内都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如此庞大的群体,有多少人能幸运地考上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有多少人能谋到理想的职位?眼光长远没错,但好高骛远就不对了,扎扎实实,从小做起,扑下身子,从底层干起,方是正道——我这话也是中用不中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