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潍坊的宰相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刘墉没中状元不是罗锅
2011年11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墉没中状元不是罗锅
  书画作品中的刘统勋、刘墉父子。



  刘墉是清代名臣,两朝宰相。他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刘统勋之风。影视作品中,刘墉被称为“刘罗锅”,还中过状元,实际上他既不是“罗锅腰”,也没中状元。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两个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珅,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不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办理“国泰案”,人称“刘青天”
  《清史稿》记载,刘墉“遇事敢为,无所顾忌。所至,官吏皆望风畏之”,凡是贪官污吏没有不怕他的。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中纪委书记、监察部长。
  第二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等,刘墉奉旨与和珅一起前往审理。刘墉假扮成道士,步行私访进入山东,查明山东连续3年受灾,而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进省城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9人。到达济南后,经审问,查清国泰已事先得知贪赃案发,凑集银两妄图掩饰罪行。
  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此时皇妃已为国泰说情,有的御史也从旁附和,和珅也有意袒护,为国泰开脱。刘墉以民间查访所获证据,历数国泰罪行,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后来,民间艺人据此事写成了通俗小说《刘公案》,对“包公式”的刘大人大加颂扬。
  1797年,他奉嘉庆皇帝圣旨,审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结党营私、勒索纳贿案,彻查了和珅的20条罪状,如实上奏,并主持处死了和珅,没收了他2/3的家财2亿3千万两白银。史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刘墉基本不与和珅针锋相对
  刘墉与乾隆、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近年来影视剧上的“欢喜冤家”,也是历史上重要的人际圈儿。但他们的关系,并不像影视剧上胡诌的那样搞笑。
  刘墉并不是传统相声《官场斗》上说的皇太后的干儿子,或者乾隆的干兄弟。刘墉进入官场,的确受到乾隆的关照,这主要是看在他爹刘统勋的面子上。
  作为一个政治家,刘墉不如他爹,有点儿行事模棱,经常受到乾隆的申饬,但他在大事上还是保持了刘统勋的“劲直”之风。因为做了很长时间的上书房总师傅,他与新皇帝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传说中是忠奸对立、水火难容。史料记载,“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只有刘墉、纪昀等七八个人“终不依附”。但是,刘墉的为官策略,大事刚直方正,一般滑稽模棱,基本不与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
  乾隆死后的第二天,新皇帝嘉庆撤销了和珅的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刘墉被重新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在朝廷值班。随后,各省大员及朝廷臣子,纷纷上书,要求将和珅凌迟处死。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毕竟还要给乾隆留点儿面子,嘉庆接受建议,赐令和珅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牵扯其他同志了,大家该干啥就干啥吧。
人称“浓墨宰相”
  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帖学之集大成者”,与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合称为清代书法“四大家”,刘墉被“推为一代书家之冠”,人称“浓墨宰相”。
  刘墉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师古而不拘泥。刘墉书法的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他特别擅长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粗重与纤细交织,偶尔揉入行草笔意,既端庄严谨又不乏生动活泼。
◎相关链接
“真宰相”刘统勋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皇帝的心腹股肱大臣,是对清朝中期政治有较大影响的重臣,乾隆皇帝对刘统勋非常倚重,评价极高,赞誉他是“真宰相”。
  刘统勋在凌晨上班途中突然去世后,乾隆亲自前去吊丧,“为之恸”。回宫的路上,乾隆皇帝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流着眼泪,对身边的大臣说,刘统勋走了,等于砍掉了朕的一条腿和一只胳膊。一会儿又感慨说:“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啊!一会儿又赞扬说:“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刘统勋一辈子不失其正,难得啊!“不失其正”出自《易经》,原话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皇帝如此评价大臣,可谓至高无上了。乾隆皇帝给刘统勋的谥号是“文正”,属于封建社会对文臣的最高荣誉。
  虽然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从官宦地位和政绩上看,刘墉稍逊于他爹。由于多年的公案演义小说和戏曲影响,包括近年来的《宰相刘罗锅》之类影视剧,却弄得儿子的风头压过了爹。这类“戏说”影视剧不能当历史看,比如刘墉既不是“罗锅腰”,也没中状元。
刘统勋主要职务
  刘统勋25岁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
  左都御史,相当于最高检察长;
  漕运总督,是统管全国河道水务运输的部长;
  工部尚书,相当于住建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的部长、质检总局局长;
  翰林院掌院学士,相当于科学院院长、工程院院长、社科院院长、中央研究室主任;
  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组织部+监察部的部长,老干部局的局长;
  两次担任刑部尚书,相当于公安部+司法部的部长、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
  上书房总师傅,相当于皇家学校的校长,同时兼管刑部工作;
  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
  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兼管礼部、兵部工作。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兵部相当于国防部+邮政局+交通部+海关总署。
  刘统勋担任国史馆正总裁、《四库全书》正总裁,为保存古代史书、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他4次担任国家会试正考官,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俊杰英才。他还是出色的水利专家,对治理黄河、运河做出了重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