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紧靠悬崖,骑着摩托翻山
2011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靠悬崖,骑着摩托翻山
  记者一行跟随援藏干部乘坐摩托车深入偏远的牧民居住点走访。
  援藏干部同牧民坐在一起了解基层情况。



◎记者前往南木林县体验援藏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面临高寒缺氧等考验,按时吃早饭成不成文规定
  高山白云、碧水蓝天、洁白的哈达、虔诚的信徒,还有神圣的布达拉宫,这是西藏在大多数市民心目中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片土地上,高寒、缺氧、孤独、思念时刻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极限;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事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精力。9月3日,记者随同潍坊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乘坐摩托车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翻山越岭现场调研规划旅游线路、走访慰问贫困牧民,体会了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奉献燃烧自己的艰辛。
南木林吃早饭
馒头得用高压锅蒸
  按照援藏工作组原定的工作安排,9月3日要去拉布普乡调研旅游线路、走访慰问贫困牧民,为此记者一行决定跟随他们一同感受一下援藏干部的真实工作和生活。
  早上8时,记者来到潍坊宾馆餐厅,援藏干部早已经等在那里。饭菜很简单,有藏鸡蛋,有“辣疙瘩”咸菜,还有鸡蛋大小“笑”开口了的馒头。潍坊市第四批援藏干部、南木林县教育局局长吴爱友告诉记者,“辣疙瘩”是特意从潍坊捎来的老咸菜,纯正的家乡风味,平时他们都舍不得吃;“笑”开了口的小馒头是用高压锅蒸的,是因为担心记者一行吃不惯藏餐才特意安排的,馒头大了蒸不熟,因此只有做得鸡蛋般大小,还特意从中切了一刀。
  吴爱友还告诉记者,在高原上烧水也特别困难,烧一壶水通常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水到70℃就沸腾了。
朴村座谈
村民从几十里外赶来
  越野车在群山中颠簸了4个多小时,将记者颠得头昏脑胀,13时左右终于到达拉布普乡朴村。说是个村庄,其实只是在一块稍微平整的山地上散落着七八处房屋。听说县领导要来,村民从几十里外的居住点或驾驶摩托车或骑马早早赶来等在村头。援藏干部一下车,村民们就围了上来,大家伙一起围坐在草地上聊了起来。
  潍坊市第四批援藏干部、南木林县县委书记秦维强询问了村民们在山上挖藏药的收入情况和牦牛崽的成活情况。对于有的村民提出来的,因为没有通信信号,传信得靠人骑马来传递的事,秦维强立即安排随行的工作人员认真做好记录,回城后就联系电信部门协调解决在山区建设通信基站的事。
  秦维强告诉村民,县里准备打通南北旅游线路,在当地建旅游度假区,让外地人都来旅游观光,欣赏南木林秀美的自然风光。村民可以在自家门口出售藏药、表演节目,还可以将自家的马匹租给游客骑着游玩,增加经济收入。秦维强话音刚落,就得到了村民们热烈掌声的呼应。
琼母雪山下调研
打通旅游线吸引游客
  席地而坐吃了个简单的午餐后,14时30分左右,一行人换乘两轮摩托车继续前行。秦维强招呼大家说,前面山上是羊肠小道,车开不上去,因此换乘摩托车。他提醒说,山路崎岖颠簸,山下是峭壁陡崖,大家一定要扶好,要特别注意安全。
  摩托车发出“突突”的巨大响声载着记者冲上了半山腰,车过处,山石“哗啦啦”地滚落下去。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深谷悬崖,山谷间拉布河河水奔涌流淌,记者感到头晕目眩,不由自主地抱紧了驾驶员。
  摩托车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了1个多小时,15时40分左右到达了琼母雪山下。摩托车一停,剧烈的颠簸加上高原反应使得记者忍不住蹲在地上呕吐起来。记者所乘坐的摩托车驾驶员平措告诉记者,此时地处的海拔高度在4600米左右。
  秦维强指着琼母雪山说,那是南木林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交界的地方,这中间有38公里没有道路,如果在这里修一条路,不仅能方便沿途农牧民生活,也打通了南木林县的南北旅游线。届时游客由拉萨花4个小时到纳木措,再由纳木措花3个半小时就能到南木林。南木林县境内这条旅游线路上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地热、火山地貌,藏传佛教密宗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修行的色吾寺,即使现在交通十分不便利,每年来色吾寺观光朝拜的游客也大约有3万人,旅游线路打通后,预计每年能有10万人来此旅游朝拜。
居住点走访牧民
送去生活物资慰问金
  摩托车在山路上又行驶了1个多小时来到朴村的一处牧民居住点,援藏干部来到贫困牧民噶布家,向噶布一家表达了中秋节的祝福,并送上了带来的大米、面粉、酥油、砖茶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随后一行人乘坐摩托车返回朴村,与摩托车驾驶员一一告别后再换乘越野车返回县城。
  19时30分左右,返程经过湘河甲措乡附近时,秦维强又下车了解了甲措水库勘测选址情况。等返回县城时已是当天20时。
  谈到当天的感受,秦维强告诉记者,因为部分乡镇、村庄处在偏僻的大山里,加上交通不便,几乎每次下乡都需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有些地方不但要换乘摩托车,还得骑马才能到达。
  当记者问及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累不累苦不苦时,秦维强说:“累肯定是累,苦也肯定苦,可换一个角度乐观地想,我们沿途还观赏了高原美景啊,我们的工作是在游山玩水中完成的,这样想心态就平衡了,也就不感到累不感到苦了。”
◎相关新闻 按时吃早饭成规定
  秦维强介绍说,南木林县平均海拔在4150米以上,高寒,缺氧,人在这里生活体能消耗特别大。
  为了相互扶持相互照顾,援藏工作组有五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按时吃早饭,“外省某市的一名援藏干部有一天早晨没有去餐厅吃早饭,大家一开始都没在意,以为他想多睡会儿。快到上班时间了那个干部还没出宿舍,大家去敲门也没有人答应,最后破门而入,发现这名援藏干部已经因急性肺水肿去世好几个小时了。”秦维强说,这件事让援藏干部触动很大,所以他们特意把早上集体按时吃饭当成了一条制度来执行,“大家伙都来吃早饭了,说明大家都还活着”;二是晚饭后集体散步,既了解一下民情社情,也相互交流一下当天各人的工作心得;三是要过集体生活,散完步后大家伙再聚在一起打打扑克聊聊天消磨时光,让大家伙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四是每个人每周要洗一次澡;五是外出要遵守告知制度,雪域高原很多地方人迹罕至,单独行动非常危险,因此要求援藏工作组成员不能单独行动,工作外出一定要相互告知,且时时保持联系。
  “在这里,援藏工作组的同志们有福同享有苦同尝,一口好吃的大家伙分着吃,一个喜讯大家伙分着享,在这里,团结乐观是最强的精神力量!”秦维强乐呵呵地说。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 张振民
“全胜之地”南木林
  “南木林”的藏语含义为“全胜之地”。南木林县是潍坊市的对口支援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东与拉萨市的尼木县交界,西与谢通门县相邻,北与那曲地区的申扎、班戈两县接壤,南与日喀则市隔江相望。县境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98公里,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海拔在3790-4950米之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